“返老还童”一词出自《云笈七签》第60卷:“日服千咽,不足为多,返老还童,渐从此矣”;其描述也见于汉・史游《急就篇》:“长乐无极老复丁”和《旧唐书・宦官书》:“可愈痿弱重i之疾,复能返老还童”。意思是指扭转衰老,回复童年;形容老年人恢复了青春的健康或精神,也形容老年人恢复了青春与活力,精力异常旺盛。
在临床工作中,一些患者因为有其他疾病,需要长期进行针灸治疗,但在针刺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原来已经是银白色的头发,从发际开始变黑了;原本老花得厉害的眼睛,最近觉得亮堂了;前段还酸痛动摇的牙齿,最近觉得坚固了;还有些头顶部头发已经脱光的患者,最近发现长出了新发。这些难道不是我们恢复了青春活力表现?能够在进入身体机能逐渐衰退的老年后,重新回到精力充沛的年轻时代也是多少人的梦想。针灸真的能让我们“返老还童”么?
可针灸在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怎么会引起这些“返老还童”的现象呢?
我们知道针灸是以经络腧穴为理论基础的,在治疗疾病的时候,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辩证分析,分经取穴。肾在中医理论中,有着“先天之本”的重要地位。在《皇帝内经・素问》的上古天真论篇中,就有关于随着年龄的增长肾气的由稚转盛、由盛转衰,男子和女子身体发育和衰老情况的记载;在整个生命过程中,正是由于肾中精气的盛衰变化,而呈现出生、长、壮、老、已的不同生理状态。其中就提及“肾气盛,齿更发长”、“肾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发为肾之外侯,肾主骨,齿为骨之余;患者肾精充足,则齿坚发乌;若肾精不足,便会出现头发变白、牙齿松动、甚至脱落的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肾精的损耗,中老年人多数会出现肾虚之证,我们在临床治疗中也多会采用相应的补肾填精之法;长期如是治疗,患者肾精得育,则发返乌齿亦坚。
很多了解中医的朋友知道,眼睛的疾病和肝经的关系很密切,肝血滋养目睛则目明能视,肝血不足则目涩不明。但为什么补肾也可以明目呢?殊不知《内经》中已经有“肝肾同源”的理论,此又称乙癸同源,其含义有三:①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生,故肝阴和肾阴相互滋养,肝肾相生;②肝和肾均内藏相火,相火源于命门;③肝和肾虚实密切相关,相互制约,治疗上多兼顾二脏。说明肝肾的结构和功能虽有差异,但其起源相同,生理病理密切相关。在补肾精的同时,肝经也得到充养,目暗不明的情况就会有所改善。
这些现象在现代医学的理论中有合理解释么?答案是肯定的!针灸的调节内脏、调节神经、调节平衡、扩张血管、解除痉挛等作用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我们机体组织的衰退,与血液供应不足关系密切,在针刺的过程中,血管得以扩张,局部血供得到改善,衰退的现象即可得到延缓。
可见,在针灸治疗中出现的这些“返老还童”的现象,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有理论依据的,可以得到合理解释的。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能注意到对肾精的保护和滋养,大家都可以做到老而不衰,“返老还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