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家庭成员中有人染上传染病,不要惊慌。当你掌握了传染病的知识,掌握了基本的防护手段和途径,你就不会素手无策。怎样掌握这些预防的技能呢?就要学习一些基本的医学知识。
一、什么是传染病?
传染病就是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后产生的传染性的疾病。
传染病的发生必须有3个条件:即病原体、人体、以及它们所处的环境。同样传染病的流行过程,需要有3个基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所以,传染病的预防就要针对这些基本环节入手。早期发现和控制传染源,早期诊断,早期隔离是重要的措施。
1、什么是病原体?
病原体包括微生物和寄生虫。传染病与其它疾病的区别点在于,每一种已知的传染病,基本上都是由已经被人类掌握的一种病原微生物所导致的。随着微生物的进化又会产生新的传染病。所以,每种传染病都是由特异性病原体所引起的。
在历史上许多传染病的认知,都是先认识其临床的流行病学特征,然后再认识其病原体。例如:德国一位23岁获得医学博士的学者――科赫(1843~1910),在德国的一座矿山城里,发现炭疽病使成千上万只牛羊,一夜之间死去。同时危及到牧羊人和毛皮商人的生命。他从病羊血液中看到许多小杆和长线状物,猜想为病原菌。即炭疽杆菌。1882年,他又发现了结核杆菌,因此获得1905年度诺贝尔医学奖。以后,他走遍许多国家和地区,分别考察并研究了鼠疫、麻风病、霍乱、疟疾、口蹄疫、昏睡病,以及黑热病等绝症,提出了许多有效的防护措施,大大地降低了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为表彰他对人类的贡献,民主德国定在每年12月11日,他生日的这一天为“德国卫生日”。当代的例子,又如大家知道的2003年震惊世界的那场瘟疫。目前还有一些传染病的病原体,尚未被发现。
2、病原体进入人体是否都能致病?
这就要看病原体在机体内扩散的能力(对人体侵袭力)、病原体毒力的大小、病原体数量的多少及病原体的变异性。
3、传染病流行的3个基本条件:
(1)传染源:传染源即病原体以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所以,控制了传染源就控制传染病传播的源头。
传染源有哪些哪?
即传染病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病毒、细菌)携带者和受染的动物。
(2)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这是切断疾病传播的关键。
传播途径有哪些?
包括①空气、飞沫、尘埃等 主要见于呼吸道的传染病,例如麻疹、白喉和流脑等。②水、食物、苍蝇等 主要见于消化道的传染病,例如:伤寒、痢疾、霍乱等。③手、用具、玩具等又称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既可传播消化道传染病(如痢疾),又可传播呼吸道传染病如(白喉)。④吸血节肢动物(虫媒传播)如疟疾、乙脑、黑热病。⑤血液、体液、血制品 如肝炎、艾滋病等。⑥土壤 既病原体的芽胞(如破伤风、炭疽)或幼虫(如钩虫)、虫卵(如蛔虫)污染土壤时,土壤成为传播途径。
(3)易感人群:就是对某一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的人。如果既有传染源又有适当地传播途径时,则传染病的流行很容易发生。
二、传染病的预防
要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入手:
1、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
(1)隔离传染源:传染源大多是病人,不同期的病人,传染性大小不同。一般是临床症状期,传染性最大。病人最好到传染病医院隔离治疗,尤其是家中有老人、孩子的病人,集体生活及集体就餐的病人。
(2)隔离时间:远离病人和隔离病人的时间以最长潜伏期为准。
(3)针对不同的传播途径,给与不同消毒措施和防护,防止传染病的扩散和传播。具体的方法和注意点如下。
空气传播:包括飞沫、尘土等传播呼吸道传染病,一般冬春季容易发生,所以注意及时增减衣服,避免到公共场所、人口密集的地方活动。另外,注意室内空气流通,在普遍推行人工自动免疫的干预下,把人群易感性降到最低水平,就可以预防流行的发生,例如流感疫苗、流脑疫苗的接种。
水源传播:如霍乱、痢疾、伤寒的发生与水的污染程度及饮水量有关。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与接触污水有关。
食物传播:所有肠道传染病和部分呼吸道传染病如结核、白喉等,可以通过污染食物而造成传播。
(此文写于2005.3.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