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60%的严重创伤患者会出现深静脉血栓,特别是骨盆外伤的患者,发生中心型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更高,发生率高达34%,并有12%的患者有肺栓塞的风险。对高危人群推荐术前进行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放射学筛查。当出现阳性结果时,则应用下腔静脉滤器阻止肺栓塞的发生。
腔静脉滤器能有效防止发生肺栓塞,但仍需要关心长期放置滤器后出现的其他并发症,如DVT的复发,血栓栓塞后综合征等,一项针对400名非创伤中心型深静脉血栓的患者的实验发现,IVC植入减少了PE症候群的发生,但却有更高DVT的复发率,8年随访发现这些患者的死亡率没有区别,但血栓栓塞后综合征的发生率更高。
一项涉及超过3600名内科疾病患者的观察性研究发现,这些患者在放置完滤器后,因为复发性DVT或者肺栓塞再入院的几率很高。
然而,骨盆外伤患者却有着相当不同的血栓形成的潜在病生理因素,血液停滞及血管损伤通常都是暂时性的,那些在血栓高危人群中存在的慢性血栓形成因素在这类患者中很少存在,不幸的是,针对这方面的可用数据很少,骨盆外伤患者血栓形成后腔静脉滤器植入后远期效果的评价也很少。
Webb等人为24名髋臼骨折患者行预防性腔静脉滤器植入术,报告称没有并发症或者PE发生。
本次研究的目的就是去分析骨盆外伤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后的远期并发症和后果,我们预想,一旦创伤患者自急性损伤中恢复过来,那么栓塞的风险将不复存在,那么,这些滤器植入术后患者将会很少出现PE、复发性DVT或者血栓栓塞后综合征。
患者和方法
在征得机构审核委员会的批准后,自1991年至2004年,由单一骨科医生组成的临床机构开始筛选骨盆或者髋臼骨折的患者。共有644名患者入选,当然,另有102名DVT且行滤器植入的患者入选。
102名患者中包含68名男性(66%),34名女性(34%),平均年龄49岁(22-89岁)。89名患者(87%)有髋臼骨折,11名患者有骨盆骨折,另外两名患者同时伴有骨盆与髋臼骨折。受伤机制:67名患者是车祸致伤,其中6名是行人,另外35名患者为高处坠落伤。72名患者(71%)有其他部位的挫伤。
入院后,患者开始标准的血栓治疗方案,外科手术前,患者要绝对卧床,穿弹力袜,并于双下肢应用静脉泵,每天三次行皮下注射普通肝素(5000单位),10名患者(10%)血栓筛选试验阳性,并行滤器植入,剩下的患者则在术后24小时后进行骨盆或下肢的血栓筛选试验,在我们医院,有92名患者(90%)筛选试验阳性,筛选时可采取核磁共振静脉造影(MRV)(78名患者),MRV联合静脉造影(8名),单纯静脉造影(7名患者),超声(3名),或MRV联合超声(1名)等检查手段,总体来说,共有97名患者DVT试验阳性,另有5名PE患者来自外院。
总共116血凝块被检测出来,盆腔血栓最常见,共66块(57% of 116),盆腔外部血栓最常见于股静脉,有29块(25%),肢体远端的DVT很少发生,71个血凝块(61%)有长度数据,其中35块(49%)不足75px,21块(30%)在75px到125px之间,15块(21%)大于125px,另外,19名患者有多发血凝块,这些都是用MRV检测出来的,此外,有三例患者,经MRV检测出了静脉造影不能显示的盆腔内血凝块。
在血栓阳性筛选试验完成之后,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接受了下腔静脉滤器植入用来预防初发或复发PE,有各种各样的商业滤器可供选用,滤器放置位置可变,且易释放。62名患者(61%)经颈内静脉途径,30名患者(29%)经右股静脉途径,还有10名患者(10%)经左股静脉途径,在植入时出现了三例并发症,一例滤器倾斜了,一例出现了局部的血肿,还有一例钩在了导鞘上,远期并发症均未发现。
97名患者(95%)实施了骨折切复内固定术,5名患者(5%)未接受手术,33名患者(32%)由于肌肉骨骼的外伤接受了第二次手术,其中20名患者(16%)是由于骨盆或髋臼的骨折。15名患者(15%)接受了全髋关节成形术(其中一名后来进行了翻修),三名患者施行了异味骨化的切除,一名患者因为感染接受了灌洗和清创术。
手术后,标准的抗凝治疗方案开始实施。弹力袜和静脉泵再一次应用在双侧肢体末端,术后第一夜,口服5mg华法林,在住院期间,华法林治疗一直持续,通过调整剂量,使INR值位于2.0到3.0之间,华法林的使用要在内科医生的监督下持续3个月。那些没有DVT的患者,术后应用华法林4周。在术后的2周、4周、8周以及12周,然后是6个月和1年,要对这些患者进行随访,然后每年随访一次。
将一份调查表邮寄给所有患者以获得最新的随访数据,这份问卷包括了5个明确的问题,如后来的住院情况,抗凝药物的使用,与静脉瘀滞或DVT复发相关的一些症状的进展等。
结果
一例并发症与滤器植入有关。一名患者腹股沟处出现了小范围的局部血肿,当然,在压迫了几天后一点问题都没有了。
102份邮出的问卷中,有88份完整得回收,从滤器植入开始到问卷调查完成,平均随访间隔是48个月。8名患者至少随访了一年,62名患者至少随访了2年。
在随访数据有效的88名患者中,没有因为DVT或者PE而再入院的,且没有患者需要使用静脉肝素。在最新的随访中发现,12名患者(14%)持续使用慢性血液稀释药物,6名用华法林,6名用阿司匹林。11名患者患有多种疾病,他们有长期持续应用抗凝药物的指征,1名患者出现了术前PE。
6名患者(7%)在肢体末端出现了新的肿胀,通过应用弹力袜和肢体抬高等治疗措施,6名患者成功缓解症状,且报道称肿胀并不完全具有临床意义。
一名患者(1%)出现了血栓后综合征,症状有:慢性肿胀,腿部抽筋甚至有清亮液体自肢体末端渗出,在创伤后,他被诊断在髂外静脉内出现了25px的非完全阻塞性血栓。这名患者有DVT以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史,且多普勒DVT检查为阴性。
这次研究中出现了一例死亡病例,一位55岁的男性柱形髋臼骨折患者,通过MRV诊断患有右侧股静脉血栓,滤器植入后,应用华法林行术后抗凝治疗,一年后CT扫描滤器位置良好,术后两年半,患者因为不相关的其他疾病而死亡。
讨论
骨盆骨折患者出现血栓很常见,围手术期针对这类患者有许多不同的治疗策略,因为中央型以及盆腔内DVT的高发性,以及围手术期抗凝治疗的困难性,常规行DVT筛查并放置IVC得到推崇。然而,骨盆骨折患者放置永久滤器的后果之前没评估过。在术后,平均四年的时间内,我们联系了88名这类患者,没有一例因为血栓性疾病而入院或者死亡。下肢肿胀的发生率为7%,通过使用弹力袜能成功得到治疗。
滤器大部分还是使用在非创伤患者身上,PREPIC研究小组进行了仅有的一次关于IVC与DVT的随机研究,这项研究评估了滤器在预防PE时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这些患者为有中央型DVT的非外科患者。在两年的随访中发现,IVC预防PE的好处与增加复发型DVT的坏处相抵,同样这批患者,8年的随访发现,IVC植入组DVT发生率高达36%,远远高于非滤器植入组。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这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3岁,70%有DVT的病史,47%有慢性心功能不全或呼吸功能不全,32%有癌症。这些基本条件与本次试验患者明显不同。尽管,在本次研究中,并发症并未被完全量化,但我们研究的这批患者中,83%不足65岁,甚至有41%不足45岁。
PTS,又称静脉炎后综合征,其特征包括:皮肤色素沉着,慢性水肿以及肢体绞痛,并可能出现皮肤脆弱,体液漏出以及溃疡形成。DVT后,PTS的发生率变化很大,从29%到70%,可能与复发型DVT有关,并有可能影响总体死亡率。
复发型DVT更容易发生在高危患者中,IVC滤器对于这类患者像是一项额外的风险因素。Wojcik等对105名行IVC滤器植入的创伤患者进行了分析,其中41名有DVT病史,其中只有10%的患者出现了下肢肿胀。我们研究的88名患者平均年龄49岁,仅有一例在平均4年的随访中出现了PTS,这再一次强调了骨盆骨折后血栓与因为合并症而出现的血栓的不同,并指出独立评估这两类人群的必要性。
本次研究仍有一些局限性。首要的,回顾性数据本身就能导致偏差。然而,预期的问卷数据收集,因为有相对较高的完成率,认可了单一数据集的分析。此外,入组的患者也是由同一位外科医生治疗,并尽可能使用标准治疗方案以减少偏差。
第二项局限性就是不能够精确的规定抗凝药物的种类以及使用时间。极低的DVT复发率和再入院率表明抗凝治疗的时间长短似乎并不会对远期疗效产生影响。
深静脉血栓在骨盆骨折患者中很常见。由于常出现中央型的血凝块,MRV比起超声或静脉造影有更高的敏感性。在常规行DVT筛查后,我们对筛查阳性并放置IVC滤器的患者进行了分析。平均随访了4年,无再入院或症状型PE发生,7%的患者出现了腿部的肿胀,PTS的发生率则仅有1%。
IVC滤器的植入在预防PE方面是安全和有效的,与那些有慢性高凝状态的人群相比,复发型DVT这一并发症在本次研究的患者身上表现并不突出,我们相信,由于IVC滤器的高有效率以及低死亡率,为那些术前出现DVT的骨盆骨折或者髋臼骨折患者放置IVC是正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