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发作时会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包括对家人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因此,患者就诊后,都希望医生能“药到病除”,恨不得能马上恢复健康。这种心情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也应该得到尊重。但遗憾的是,客观事物发生发展都自有规律,很多时候并不是都能满足人们的良好愿望。抗抑郁治疗,就有自己的基本规律。
一般而言,抗抑郁药要在服用1-2周后逐渐起效,顺利的情况下,在服用6-8周后病情会明显好转或基本恢复到正常状态。了解抗抑郁药这种起效相对较慢的特点,对患者能否坚持服药很重要。抗抑郁药服用头1周,一般不会出现很明显的疗效,但不良反应却可能在服用一次后就出现,如头晕头昏甚至头痛不适、恶心胃胀等胃肠道症状都是比较常见的反应,此时有些患者的体验可能是,抗抑郁药不吃还好,吃了病情反而更重了,此时就很容易自行停药,这样后续治疗就很难进行。怎么办?首先要说明,出现不良反应后,大多数患者的反应程度并不重,多在能“忍受”坚持的范围内,此时应坚持服药,或者,将原来的起始剂量减半服用,坚持2-4天后,一般这些反应都会减轻,此时再加量到原定剂量即可。当然,如果服药后出现的新的不良反应,注意,也就是服药前没有的症状,比较严重,以至自己难以忍受,或者,在坚持服用约1周后,不良反应逐渐加重,那么提示这个药可能不适用于这个患者,可以暂时停用并尽快到医院复诊,请医生进一步评估其适用性,以决定是否换药。在药物适用于患者的情况下,服用1-2周后,病情就会有所改善,表现部分症状开始减轻。
最后强调:没有哪一种抗抑郁药可以适用于所有抑郁患者,对同一种药物不同患者可能会出现截然不同的反应,因此抗抑郁药这类处方药药物治疗,要在医生观察和指导下进行,何时可以停用,或者需要换用其他药物,医生会根据复诊时的情况适时给予建议。因此,定期复诊很重要。如果是第一次服药,建议在服药2周后复诊,此后根据服药反应和病情变化,可以每2-6周复诊一次。病情稳定后,也就是症状基本消失,生活工作能力基本恢复正常,也应坚持定期复诊,不宜自行决定停药。特别是已经出现过停药不久后病情就有波动甚至复发的患者,更要坚持定期复诊,必要时还可以参与康复治疗,或者合并系统的心理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