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知道,白血病、地中海贫血等被认为是不治之症,通过骨髓干细胞移植,这些疾病的患者得到生的希望。这是由于,50年代,科学家发现通过移植骨髓,病人获得造血干细胞后可以治疗造血功能障碍等疾病。随着科学的发展,1989年,美国的一位科学家在脑组织中发现了神经干细胞。神经干细胞可以修复大脑中受到损害的细胞,移植神经干细胞,修复受损的脑组织,能帮助患者功能的恢复。
这一点很多人不太了解,“干细胞移植”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治疗技术?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脑系科神经干细胞专家陈镭博士。陈博士告诉记者,对于干细胞,尤其是神经干细胞即便是专业学者,了解的也不多,它的发现只有20多年的历史,临床应用也是近几年才刚刚起步,但手术后的疗效却十分明显。
在1989年以前,没有人相信有“神经干细胞”的存在。所有人都认为神经元一旦损伤后是不可再生的,如果神经细胞受到损伤后死亡,就不会像血液细胞一样得到新生力量的补充,只有“神经胶质细胞”来补充空缺。“神经胶质细胞”是不能替代原来神经细胞的功能的,所以一旦神经细胞受到损伤,就像脑瘫病人的大脑中出现的情况那样,损伤的神经细胞是不能自我修复的,从而就会出现各种如植物生存、偏瘫、抽搐、失语、记忆力下降等神经功能缺失的症状。
这种看法在1989年被神经干细胞的发现打破后,立刻引起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兴趣,并相继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到1990年代初期,科学家们认定神经干细胞的确存在于成年动物脑和脊髓内的大量区域。
这个发现让人振奋,它意味着,就算是神经细胞受损,人体也能自己把它修复成原来的样子。治疗的主要机理包括:干细胞分泌的多种神经营养因子,可以激活体内处于“休眠”状态的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并对损伤的细胞起到营养修复的作用,同时患病部位组织损伤后释放各种趋化因子,可以吸引干细胞聚集到损伤部位,并在局部微环境的作用下分化为不同种类的细胞,修复及补充损伤的神经细胞。干细胞就相当于一粒种子,分化、长大后修补受损的神经细胞。
一时间,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开始投入到这个充满诱惑的研究领域。干细胞获取途径除去被医学伦理道德困扰的因素外,现阶段的获取主要取自自身骨髓、脐血、脐带的间充质干细胞。而各地脐带血干细胞库、间充质干细胞库的建立,为干细胞移植的临床发展提供了基础。
在天津, 2001年4月,天津市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正式运营至今,共储存新生儿脐带血干细胞15000余份,提供相合供体并移植成功的病例达数十例,是目前全国最大脐血库之一。2008年与中华骨髓库并网后,在临床应用可形成互补,与中华骨髓库实施并网检索,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配型相合几率。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干细胞移植中心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研究所、天津脐带血干细胞库和天津昂赛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确保了干细胞来源的充足性、可靠性、安全性和迅速性。
如今,瘫痪几年的人重新站起来已经不是设想,神经干细胞应用于临床使中风(脑梗塞、脑出血)、小脑萎缩症(脑性瘫痪)、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成为可能。此外,神经干细胞被广泛运用于治疗共济失调、脑外伤后遗症、 帕金森氏综合症、 运动神经元病(ALS)、 多发性硬化、 面瘫、多系统萎缩症(MSA)、老年痴呆症、视神经萎缩等多种神经系统难治性疾病。
干细胞研究是21世纪生命科学的热点领域,神经干细胞研究更是国际医学界的一个前沿学科,研究前景十分看好。国内外医学界对神经干细胞移植的研究也方兴未艾,必将促进这一领域的发展,或许在不久的将来,瘫痪病人、植物人将不再是医学难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