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专业人员研究,曲膝畸形超过60度为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的禁忌证。由于我国关节外科尤其是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开展较晚,病人治疗不及时,不仅屈膝挛缩畸形超过60度,甚至有大于90度的骨性融合,致使病人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该系列研究突破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的手术禁忌证,对膝关节屈曲骨性融合90度甚至伴有脱位或半脱位的患者,成功实施了手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研究者突破“多发下肢损害及畸形必须先行人工髋关节置换后,才能实施人工膝关节置换”的传统手术顺序选择观点,使部分病人仅施行人工膝关节置换后就能重新站立起来,并重返工作岗位。
单纯的年龄因素并不会影响患者是否能够接受关节置换术,叶坪主任实施关节手术的患者平均年龄七十岁以上。最高年龄九十岁以上的老年人5例,通过临床察这种高年龄接受这种手术治疗也能够受益。通过手术的老年患者的调查发现,八旬老人,甚至是九旬老人在手术后疼痛症状缓解,功能改善。
20世纪60 年代,Charnley 将金属股骨头与高分子聚乙烯髋臼配伍,创立了低摩擦人工关节置换的模式,自此,人工关节置换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几十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假体之间的磨损产生的颗粒,诱导假体周围骨溶解是影响人工关节使用寿命的重要原因,如何减少或防止磨损颗粒的产生,防止假体松动的产生,延长人工关节的使用寿命成为一个被广泛研究的课题。其中陶瓷-陶瓷假体因具有良好的滑动性和极低的摩擦系数,越来越得到关注。
我应在线多数患者咨询,总结做一下关于全陶瓷关节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简单说明
常用人工关节陶瓷材料的种类:
目前人工关节常用的陶瓷材料均为生物惰性陶瓷,主要为氧化铝陶瓷和氧化锆陶瓷。
氧化铝陶瓷:
目前常用的高纯度氧化铝是氧化铝粉末在1 600~1 800 ℃的高温下烧结而成。20世纪90 年代后采用的新制造工艺减少了杂质,提高了材料的致密性。其具有化学惰性及良好的抗腐蚀能力。但氧化铝陶瓷韧性较金属低,氧化铝陶瓷制成的股骨头直径必须大于或等于28 mm。近10 年来氧化铝陶瓷制成的人工髋关节在临床上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氧化锆陶瓷:
氧化锆陶瓷的密度、韧性和强度都高于氧化铝陶瓷,降低了陶瓷假体破裂的风险,而且可以制成22 mm 的股骨头。氧化锆陶瓷在1985 年首次制成股骨头假体在临床使用。然而,纯氧化锆是不稳定的,它有3 种晶体状态:单晶体、四角形、立方体。状态的变化导致其稳定性差并容易破裂,必须添加稳定剂(常用氧化钇)使之保持在四角形状态才能使其稳定性得到维持,并获得最佳的机械特性。对氧化锆陶瓷的争议较大,有学者不建议使用氧化锆陶瓷股骨头,认为氧化锆与金属股骨头临床使用差异不大,并且有假体碎裂等可能的并发症。
此外,为了各取氧化铝和氧化锆陶瓷的优点,近年还研究出新型氧化铝基复合陶瓷,这种材料将氧化铝、氧化锆、氧化铬等结合在一起,其材料密度、强度、韧性均较氧化铝和氧化锆更大,生物相容性及耐磨损性等性能也更优异,是一种值得期待的新型材料。此外人们还在研究新的更加耐磨的陶瓷材料,如碳化硅(SiC)和氮化硅(Si3N4)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