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腺瘤(垂体瘤)主要起源于垂体前叶(腺垂体)
定义:微腺瘤:直径<1cm的垂体瘤。更大的被人为是大腺瘤。现在大约50%的垂体瘤确诊时<5mm,增加了术中寻找的难度。<p="">
流行病:垂体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不过如果将尸检计算在内,则发生率更高。20~40岁多见,男女均等。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或肿瘤(MEA或MEN)患者发生率升高。
临床表现:通常以内分泌功能紊乱或占位效应引起的症状为主诉,大腺瘤可引起头痛。癫痫发作基本与垂体腺瘤无关。少数表现为垂体卒中。极少数侵袭性肿瘤可出现脑脊液鼻漏。
通常将垂体腺瘤分为功能性(或分泌性)和非功能性(也叫内分泌不活跃性,不分泌或分泌如促性腺激素等不引起内分泌学症状的产物)。
临床特点:视力障碍,精神状态低下,海绵窦受压症状,头痛,下丘脑受累症状,急性脑积水等。
治疗:
1、口服溴隐停治疗泌乳素瘤。PRL>500可口服溴隐停(Parlodel)。
2、手术治疗:包括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微创)和开颅垂体腺瘤切除术。
3、放射治疗:通常可以使血清皮质醇水平恢复正常。对术后复发以及手术难以达到的肿瘤(如海绵窦)有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