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有很多有趣的理论,哲学观念贯彻始终,一些养生理念可以直接应用于生活之中。我院的患者以中科院的研究人员为主,他们的文化水平较高,很多人对中医都很感兴趣,有些年逾七旬的老者甚至向我们来请教中医方面的问题,不能不令我对其求实好学精神升起敬意。中医的阴阳提法为大家熟知,很多患者第一句就是问“我是阴虚还是阳虚啊?”,还有“肾虚”这个词也“地球人都知道的”,这里我就聊聊肾虚这个中医证型。
肾虚,很快会让我们想起一些常见的腰痛、腰酸,小便频数,手脚冰凉,阳萎不育等症状,可你知道吗,中医中肾虚也可以是咳嗽的主因。近期我就遇到这样一位病人。患者是一名60多岁的女性,首诊时和我说,每次到春秋季节就会犯气管炎,一咳嗽就是两三个月,而且是晚上甚,早晨痰多,看了舌象和脉象,基本诊断为痰湿郁肺,用麻杏石甘汤加减葶苈子、法夏等祛痰止咳药三剂治疗。二诊时,患者说咳嗽好转了,白天基本不咳,只是晚上咳,效不更方,我按此法继续治疗了两次。患者再来时,说吃了这几剂药晚上咳嗽、早晨痰多这些症状没有好转,没有开头的三剂药管用。我就不禁想,如果只是痰湿的问题,这种治法患者基本会好转的,肯定还有别的原因。这时,患者一句话提醒了我,她说,早晨起来痰多,吐痰时满嘴都是咸味的,很不好受。在中医五行理论中,心、肝、脾、肺、肾五脏都有各自对应的味道,如心主苦,脾主甘,肺主辛,肝主酸,而肾主咸,在《内经》关于咳嗽的病因病机还有“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的理论。我想,这是提示患者素体肾虚,每值春秋交接之时,气候寒温变化,容易感受外邪而致病,痰湿是标,肾虚是本,于是处方六味地黄汤加减杏仁等止咳药三剂。等患者再来时,说吃了第一剂药就基本好了,既不咳嗽了也没有痰了,真是立竿见影,很是高兴,再来拿些药巩固一下。看到患者好了,我也很愉快,同时也体会到中医理论里有些很奇妙的东西,运用得法,治病真是可以用神奇来形容。自从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医是否科学的命题不时地引起中国人的谈论,我本人认为不是中医本身不好,是我们学习中医的人要努力继承与发展,去伪存真,目前继承还在首位。西方已经越来越认同中医理论,随着人类的进步发展,目前的科学也不是判断人类行动对错的唯一标准,中医理论必将得到重新的认识与运用,这也是我们中医工作者的责任。这就是我在工作的关于肾虚的一个小体会,用毛泽东的话说,“中医药是一所伟大的宝库”,只有我们多实践、多总结,才会慢慢进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