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敷法是用冰袋直接或以冰水调合药末敷于患处或一定的部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冰敷,对于运动损伤来说非常重要,也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方式之一。
而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一般患者都不知道什么是科学的冰敷方法,甚至在损伤涉及区域,可触及皮肤温度明显高于正常水平的情况下,还在做热敷及一些具有热效应的治疗,硬要对组织进行加热,这只会加重炎症,加重疼痛,反而延长了治疗的进度,适得其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在这里我将科学的冰敷方法方法介绍给大家。
冰之为药,早在唐代陈藏器的《本草拾遗》中就记载,冰“味甘大寒无毒,主去热烦”。明代李时珍则在《本草纲目》中明确收录了“伤寒阳毒,热盛昏迷者,以冰一块置于膻中”的外治方法。现代本法不仅常用于高热昏迷病人的急救,而且还用于治疗一些疼痛、出血病证。以藉冰的大寒之性,直接作用于患处或特定部位,达到降温散热、止血止痛、消除肿胀等目的。
【冰敷主要原理】
1、冰冷刺激导致局部毛细血管收缩,抑制血液循环,减少伤后出血,减轻微循环及周围组织的渗出和肿胀;
2、局部降温抑制损伤局部机体自身代谢水平,减少氧自由基的释放,减少以及减缓组织胺的释放,减少损伤后局部炎性物质的积累,减轻炎性反应;
3、冰冷刺激抑制神经传导,具有提高痛阈、减轻组织对疼痛的敏感性,简单来说就是降低疼痛的程度;
4、减少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和血栓的形成等等。
综上所述可见,冰敷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在创伤后和具有创伤可能的功能练习之后,一定要及时进行,及时的冰敷,可以尽量降低炎症反应的程度,减轻痛苦,防止功能训练的附加损伤,也为下一步治疗创造了良好的组织条件。
【冰敷的方式】
1、一次性化学冰袋:需要外出购买,一次性不可重复使用,方便,但是温度持续时间较短,且多次使用成本较高,仅仅适用于应急使用。
2、硅胶冰袋:需要特别购买,价格较高,从冷冻室取出后温度可低至零下十几度,直接放于皮肤肯定造成冻伤,隔物冰敷因其热容量低,很快恢复常温,所以温度很难达到更深层的组织,貌似使用方便其实效果有限,仅仅适用于浅表损伤或应急使用。
3、冰水混合物:制作方便成本低廉,家中有冰箱都可以自行制作,通常将冰块和水以1:1的比例混合放在塑料袋中,垫一条薄毛巾或直接冰敷于皮肤表面,由于温度稳定在0摄氏度,不会对组织造成损伤,可以放心使用,故特别推荐。
4、冷疗机:需要价格高昂的专业治疗仪器,费用过高,不便于家用。
【冰敷的时间】
注意,在使用冰水混合物的情况下,冰敷通常在15-20分钟,时间不要长也不要短,这个时间刚好将温度传导到组织位置,过长时间的冰敷能导致血管反射性扩张,反而失去了一部分冰敷的意义,而且,冰敷毕竟是抑制循环抑制组织代谢的,时间过长不利于组织对炎症的自我治疗,所以冰敷一定要在合理的框架内实施。
一般来说,在正常的冰敷状况下,随着皮肤温度的降低,在刚开始的三分钟左右会有冷的感觉,二至七分钟左右会有灼热与疼痛感,五至十二分钟左右会有局部麻痹、麻木疼痛、刺激反应被阻断等反应,十二至十五分钟左右则会出现不增加新陈代谢的深层组织血管放松现象,此时,冰敷即应停止,以避免皮肤温度过低形成的冷伤害出现。当然,这样的冰敷生理反应,会随着冰敷物的冰块大小、水分的多少,以及冰敷的范围与被冰敷者先前的运动状态等而有所不同。通常,以看不到冰块的冰水进行冰敷时,不易出现第三阶段以上的冰敷生理反应;以冰块直接冰敷时,则可能在五分钟内出现第四阶段的冰敷生理反应 (例如冰块不断移动的冰按摩时间,通常不会超过10分钟)。 也就是说,在冰敷刚刚开始的3~7分钟,可能会出现局部的某些不适,过5~7分钟后这些不适就会消失的。
【冰敷的温度】
0度最好(冰块放在凉水中,冰水混合物即是0度),不要把冰块从冰箱拿出来直接使用,因为温度太低,易于冻伤。皮肤表面隔以薄层毛巾为好,敷料太厚,温度不易传递。
【冰敷的频率】
急性损伤在24小时内,应该尽量2-3小时一次。
慢性疾患一天2~3次,或遵医嘱。
【冰敷的注意事项】
1、可以在冰敷部位垫一条薄毛巾,避免患者受到过分的冰凉刺激,还可以预防冻伤。
2、冰敷完毕,要用干毛巾擦干冰敷部位的皮肤。
3、年老体弱、虚寒证、孕妇、经期等不宜冰敷。
4、外伤破损、炎症后期、严重心脏疾患病人不宜冰敷。
5、冰敷时,如果发现病人有不良反应,则应立即停止。
6、患处皮肤有伤口时,使用冰水混合物冰敷需要防止水漏出,污染伤口。
7、必要时请遵医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