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合性手术相对于开放性手术来说,难度要大得多。开放性手术是在直视下进行的,闭合性手术是在盲视下进行的,因此闭合性手术比开放性手术有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求有精细入微的解剖学知识。微观解剖学就是人体组织结构中那些精细入微的部分,或者在开放性手术看来并不重要的部分,但是对于闭合性手术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闭合性手术需要精确的对准病变组织施术,尽量减少对健康组织的损伤,最好是能做到不损伤。因此,不建立起微观解剖学,闭合性手术是不可想象的。本节对于微观解剖学的描述,由于篇幅的限制,只能是一部分内容,对微观解剖学的详细论述,将另有专著。但是通过本节的叙述,即可了解到微观解剖学的概念、内容和范围,并为闭合性手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基本的微观解剖学基础。
微观解剖学所以称之为“学”,并不是有意夸大其辞,它确实有比一般解剖学有独特的内容并自成系统,是解剖学的一个新学科。微观解剖学有全身性的和局部性的微观解剖结构,下面来加以分别而扼要的叙述。
一、肌肉的精细解剖、肌腱膜和肌间膜
针刀医学是一种精密的体外操作的微创手术方法,为了使手术得以顺利进行,减少对组织的损伤,我们必须掌握全身肌肉的精细解剖,尤其对其起止点要有充分的把握,才有可能达到心中有数,手下有数。为了叙述方便,我们把关于肌肉精细解剖的知识和肌腱膜、肌间膜的有关知识一并介绍。
肌腱膜、肌间膜这是遍布全身几乎所有肌肉表面的两种微细结构。在尸体上进行解剖时,这两种微细解剖结构几乎都找不到,而在活体健康人身上,肌肉表面都有完整的肌腱膜,肌肉之间都有肌间膜。肌腱膜是一个半透明的薄膜,其厚度在0.03mm~0.08mm之间,肌间膜是两块肌肉之间极薄的有相当弹性的半透明的膜状结构,其厚度在0.01mm~0.03mm之间。
【肌腱膜】包裹在肌肉的外面,非常光滑,并能产生少量的滑液,对肌肉的相对运动及减少和周围组织的摩擦,都有重要的意义。【肌间膜】的两端附着在两块肌肉表面的腱膜上,亦可产生少量的滑液,对减少两块肌肉在相对运动时的摩擦,也很有作用,另外,对相邻两块肌肉还有分隔作用。
针刀医学对慢性软组织损伤疾病的研究发现有部分顽固性的慢性软组织损伤疾病,它的真正病因就是肌腱膜受到某种损伤后,在人体修复过程中肌腱膜和周围组织的粘连,或肌间膜受到某种损伤以后,在修复过程中挛缩或粘连,因而限制了肌肉的相对运动,肌肉在进行勉强相对运动时牵拉肌腱膜或肌间膜引起新的损伤、出血、水肿、炎性反应而出现急性临床症状。这类疾病大多被现代医学称为筋膜炎,把它的病因归结为无菌性炎症,一切治疗措施都以消除炎症为目标,所以对该类疾病难以取得根治性的疗效,并形成了恶性循环,治疗→缓解→复发→再治疗→再缓解→再复发,通过治疗出血被止住、水肿被吸收、炎性反应消失,因而症状缓解。当人体进行正常活动时,肌肉在体内必有相对运动,病变部位的肌腱膜和肌间膜已经粘连或挛缩,由于牵拉而再次损伤,引起急性临床症状,使旧病复发,每次复发都会使损伤更为严重,因而使该类疾病成为临床上难以治愈的老大难疾病。而针刀医学对人体肌腱膜和肌间膜这一微细结构生理病理进行了研究,并创造了新的治疗方法,使这一类老大难疾病变为极易根治的疾病(对于具体的治疗方法本书将有专门论述)。
肌腱膜在本书的含义,与原来解剖术语中的腱膜有一定的差异,过去对筋膜、腱膜、肌腱膜往往混淆起来,实际上这三个术语指的是人体上的三种相近而结构和功能又完全不一样的组织结构。
【筋膜】是指生长于两块肌肉之间的由扁薄的肌腱延伸出来的,或是处于两层肌肉之间的片状、桶状、半桶状,或是包绕于皮下及其他组织外侧面的坚韧而厚的膜状结构,如腹外侧筋膜(两块肌肉之间的筋膜)、胸腰筋膜(两层肌肉之间的筋膜)、小腿筋膜(桶状筋膜,又称肌间隔)、帽状筋膜(包绕于皮下的筋膜)等等。筋膜外侧面和深面都比较光滑,是一种韧性很大且有很大弹性的结缔组织,内含一些纤维组织和脂肪组织,它的【主要功能】是对抗人体运动时的各种拉力、张力,保护骨骼肌的正常运动。
【腱膜】是一种细长的呈锥形或楔形的肌腱延伸出来的较薄的(一般比筋膜厚一些)膜状结构,似可称为膜状肌腱,它不象筋膜那样阔大,且仅限于肌腱两端,不在肌腱两端而称为腱膜者实际上是筋膜而不是腱膜,腱膜也有很大弹性和韧性,周围比较光滑。腱膜的主要功能是缓冲肌肉强烈收缩时的牵拉,或肌肉借腱膜与其他组织结构相连接。肌腱膜是与筋膜和腱膜完全不同的极薄的膜状组织,一般厚度只相当于腱膜和筋膜厚度的十分之一~二十分之一,它都附着于肌纤维的周围,本身光滑且能够产生少量滑液。肌腱膜的【主要功能】是减少肌肉在体内与其他组织作相对运动时的摩擦,分膈肌纤维各自成束,使肌肉能够独立的自由运动。
【肌间膜】是附着于肌腱膜之间更为菲薄的富有弹性的膜状的微细结构,它的【主要功用】是分膈肌肉,并能横向连接两块肌肉,亦能产生少量滑液以利相对运动。
肌腱膜和肌间膜虽是极微小的膜状结构,但有极敏感、极微细的末梢神经血管束穿行其间。它们在受到损伤后,虽然对整个人体来说是算不得什么的,甚至是可以忽略的损伤,但是却会有明显的疼痛感觉。
肌腱膜和肌间膜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生理特征,就是容易被吸收也容易生成,当它们被损害到无法修复的时候,就会被人体当作异物而吸收掉,而缺损的肌腱膜和肌间膜很快就会生长出新的肌腱膜和肌间膜,使缺损部位恢复如旧,真可谓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一生理特征对于我们进行闭合性针刀手术治疗因肌腱膜和肌间膜病变而引起的颈、肩、腰、腿疼极有意义。
肌腱膜和肌间膜这一微细解剖结构,对于开放性手术来说,在切开肌肉时,几乎是可以忽略的微细结构,对手术进程和临床治疗都无特殊的价值,所以过去人们也不去认真地研究它。从以上的叙述,可以大概了解到它们对闭合性手术的意义。下面我们分别叙述部分肌腱膜和肌间膜在人体内的分布情况、解剖位置、生理病理特征。
二、人体的滑囊
滑囊又叫滑液囊,是内部充满液体的囊状结构,滑囊壁很薄,能够产生滑液和分泌滑液,大多在关节周围、筋膜的骨突部位和肌腱的上下(此囊常称为腱下囊和腱上囊)。它的主要功用是减少组织之间的摩擦,起润滑作用,以保护有关组织在运动中不受损害。人体内的滑囊很多,现在我们从上往下逐一介绍。
1、颈部滑囊
2、肩背部滑液囊
3、肘部滑液囊
4、手腕部滑液囊
5、臀部滑液囊
6、膝部滑液囊
7、足踝部滑液囊
三、肌肉
(一)面 肌
(二)咀嚼肌
(三)颈部诸肌
(四)胸 肌
(五)背肌和项肌
(六)腹 肌
(七)上肢肌
(八)下肢肌
四、韧带起止点
(一)脊柱韧带起止点的微观解剖
(二)颞颌部韧带起止点微观解剖
(三) 胸背部韧带起止点微观解剖
(四)上肢韧带起止点的微观解剖
(五)下肢韧带起止点微观解剖
五、神经血管束
神经血管束是人体内的一种极微小的解剖结构,其中的神经组织往往为神经末梢,并和毛细血管缠绕在一起,故名神经血管束,它在人体内可以说是可以忽略的微观解剖结构。但是,在人体疼痛性疾病当中,它却是极有价值的解剖结构,因为神经血管束极为敏感,当它受到损害时(包括挤压、缺血、炎性刺激、损伤),可以引起极为明显的疼痛感觉。甚至可以说,人体一切疼痛性疾患,都是通过神经血管束传递到中枢的,它是最灵敏的感受器。
神经血管束是一种比头发还要微细的较一般神经末梢要长得多的一种组织结构,所以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神经末梢,也可以说它是一种特殊的末梢神经。它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相关的毛细血管和感知疼痛,它的其他感觉的传导相对迟钝,如温觉、触觉等对它没有构成伤害时,它的反应就差。
因此,对神经血管束的研究对于治疗一些疼痛性疾病是极有价值的,我们知道了神经血管束的解剖特点和功能作用,有些疾病我们就不必要进行复杂的治疗操作,而会找到一种极为简单的立竿见影的治疗方法,如我们用针刀直接将神经血管束切断,或者解除其压迫,或疏通微循环。这样对人体既不带来严重的损伤,更没有后遗症。因为切断神经血管束对人体的局部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并无任何影响。
神经血管束在人体内分布很广,由于我们过去对它的功能作用不甚了解,所以对它的研究也就很少,下边我们就来介绍一部分神经血管束的解剖位置和分布情况。
1、头面部
2、肩背部
3、上肢部
4、胸背部
5、腰臀部
6、下肢部
六、筋膜变异的部分微小结构
【环枕筋膜】:环枕筋膜是颈部深筋膜在枕骨大孔后侧缘、寰椎后弓部位的增厚部分。其功能作用是控制头的过度前屈。环枕筋膜上端附着于枕骨大孔后侧上缘,下端附着于寰椎后弓的外侧缘,此筋膜极易劳损而挛缩,因此将枕骨大孔后缘和寰椎后弓的距离拉近,而使横卧于寰椎后弓上面椎动脉沟里的椎动脉受到挤压,造成大脑缺血性眩晕。
【腰肋韧带】:腰肋筋膜为腰部的深筋膜。其分三层:浅层较厚,位于背阔肌和下后锯肌的深侧面、骶棘肌的表面,向上与颈部深筋膜连续,向下附着在髂嵴和骶外侧;中层位于骶棘肌与腰方肌之间,呈腱膜状,白色有光泽。在骶棘肌的外侧缘与浅层筋膜愈合而构成腹肌起始的腱膜;深层筋膜的上部特别增厚部分叫腰肋韧带,此韧带上止于十二肋背侧下缘,下附于髂嵴。此韧带腰部两侧各有一条,对维持人类的直立姿势起重要作用。腰背筋膜损伤中最多见的是腰肋韧带损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