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斜角肌综合症是人体颈部与胸部之间周围组织病变所引发的一组综合症,其临床表现与神经根型颈椎病及其相相似。因此常被误诊为颈椎病而进行治疗。我院曾对2001~2007年来诊的颈椎病患者治疗欠佳者进行多方会诊,发现有部分患者实为前斜角肌综合症,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或是痊愈。现将病例总结如下:
1、 病例来源及纳入标准:
2001年1月~2006年12月来诊经过门诊治疗病人,符合下例标准的纳入资料分析;a::症状明显:一侧上肢疼痛麻木、b:经颈椎病按摩手法治疗2个疗程效果不明显的。c:影像学诊断支持颈椎病但治疗效果不佳者。
2,一般资料:65例病人符合上述标准,其中男35例,女30例。平均年龄34、岁,有45例患者来诊前曾在外院以颈椎病之诊断行保守治疗2个疗程约一个月以上,效果不明显或无效。
65例患者经我院专家会诊重新评定诊断,并作颈椎CT扫描,其中有61例被重新诊断为前斜角肌综合症。
诊断标准为:1、患侧上肢疼痛或麻木,偏尺侧放射至患肢小指,有沉重感。2、尺侧神经支配区皮肤感觉减退。3、检查:、阿迪森实验阳性:患者坐位,两手置膝。首先记录桡动脉搏动力量,进行对比,再让病人深吸气后屏气,若患侧脉搏减弱或消失即为阳性。
4、颈椎CT显示患侧前斜角肌软组织影较检测明显肥大。
结果65例患者中有61例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被诊断为:前斜角肌综合症,占全部患者的94%。其中38例全部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另有23例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1-3项。
61例患者经改进的治疗方法一到两个疗程治疗症状消失,经随访半年以上无复发。
典型病例分析王XX,男,39岁。机关工作人员。左侧颈部及左上肢胀痛,小指麻木半年余,曾经外院诊为“颈椎病”,牵引、按摩治疗无效。2003年7月来我院求治。查:左侧C5、C6棘旁压痛,酸胀难忍,锁骨上饱满,压之酸胀,可放射至上肢尺侧及小指,阿迪森实验阳性。颈椎间隙CT扫描见左侧软组织明显肥大。诊为:前斜角肌综合征。改进推拿手法,重点在患侧前斜角肌部位及患侧缺盆处行按,揉,弹,拿等手法。经一个疗程后症状基本消失,两个疗程后无异常感觉。恢复工作,随访一年无复发。
讨论前斜角肌综合症的临床表现很多方面与颈椎病及其相似,所以经常出现误诊的情况。但就其发病机理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因而明确诊断在指导治疗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前斜角肌综合症误诊的原因比较复杂,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受专科分野限制,如推拿科医生常常因为查体方面不能过细或者说专业水平较低而至误诊。本组61例患者中有45例没有经过医院的系统诊治,经按摩院的按摩人员诊断为颈椎病,按摩治疗后不见好转来我院求治。2。有较长时间临床经验的医生比年轻医生误诊率较低,本组15例患者经我院年轻医生初步诊断为颈椎病,以治疗颈椎病的手法对证治疗效果欠佳,后经高年资专家会诊后被诊为:前斜角肌综合症,对证治疗后取得了明显的疗效。因此说详细问诊查体是避免误诊的关键。3,部分前斜角肌综合症的患者还有可能和并有颈椎病,这样常导致经治医生过分的注重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往往会忽视前斜角肌综合症的存在而至治疗效果欠佳。
对于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反复治疗无效的应进一步详查,有报导:颈椎CT检查可见两侧前斜角肌软组织影不对称,患侧较肥大,所以做颈椎CT检查有助于前斜角肌综合症的诊断。
另外前斜角肌试验(Adson、test)阳性也提示前斜角肌综合症诊断。
前斜角肌综合症有些是由于颈肋所致,所以在X光颈椎正侧位片上要注意查看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在治疗上,一般以保守治疗为主,推拿效果较好。推拿治疗效果不明显的可用局部麻醉剂直接注射到前斜角肌内症状立即缓解,有时并可得到永久的治愈。如果保守治疗无效,且症状又不能忍受时则应采取手术治疗,其手术方式与进路可参照颈肋手术,应在术中仔细探查臂丛与锁骨下动脉受压的原因及部位,将前斜角肌切断,分离并缓解神经血管受压情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