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不是病,一般来讲,女性的绝经过渡期,平均为3至4年,但在个体之间的差异非常大。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症状及程度,也各不相同。在中国女性中,更年期症状里最常见的是骨关节疼痛、疲乏、情绪问题、失眠、潮热出汗、心悸等症状。心理问题、更年期抑郁症的可能性也比人生中的任何一个阶段都高很多。
特别强调:更年期更需要关注的问题是雌激素降低后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脑血管病变等老年退化性问题。
绝经激素治疗( menopausal hormone therapy,MHT) 。
国际绝经学会对MHT的最新评价:1、MHT是维持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健康总体策略的一部分。2、MHT是治疗围绝经期症状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预防和治疗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的一线治疗方法。
MHT“窗口期”理论和孕激素选择:认为MHT 应尽早开始,在治疗窗口期即60岁以前、绝经10 年以内启动具有较大益处; 但如果早期未用而到年龄偏大才开始使用,将不再具有多种益处,甚至可能增加某些风险。另一个重要的进展是关于药物的选择,尤其是孕激素的选择。不同的药物其利弊风险不同,不可以把一种药物的作用外推到所有药物上。乳腺癌风险可能与孕激素更相关,当与全身雌激素联合应用时,不同孕激素的潜在代谢不良影响、认知影响或相关的乳腺癌风险不同。天然或接近天然的孕激素对乳腺更安全。
MHT与女性生活质量:MHT可以显着提升有绝经症状妇女的生活质量,这一点是毫无疑义的。从长远看,由于在骨骼和心脏方面的益处,MHT可以使妇女的健康预期寿命大大提高。中国人均寿命与发达国家已相差无几,但中国妇女的健康预期寿命约为65岁,与日本(日本妇女的健康预期寿命为75岁)、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相差很远。所以从这个角度看,MHT是大有可为的。荟萃研究证实MHT能降低60岁以下妇女全因死亡率达39%。
个体化是治疗的最重要原则:要了解患者和药物的背景资料。需从女性生活质量、健康优先和个体风险因素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如年龄、绝经年限,以及静脉血栓、卒中、缺血性心脏病和乳腺癌的风险); 用药剂量和持续时间应该与治疗目标和安全性相一致,并应个体化。对于卵巢早衰的女性,推荐全身应用MHT 至少应持续至自然绝经的平均年龄。对于仅有阴道干涩或性交不适症状的女性,首选局部的低剂量雌激素治疗。单用雌激素的全身用药仅适用于已行子宫切除的女性,有子宫的女性MHT须加用孕激素。
绝经激素治疗(MHT)主要适应证:全身的更年期症状;泌尿生殖道的萎缩;骨质疏松的问题。在有明确的治疗指征、无禁忌证并且患者有治疗意愿的情况下,才可以应用。雌激素治疗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进行。而且,治疗的目的要明确,一是缓解更年期的各种症状,二是预防老年以后可能出现的由雌激素低落导致的退行性疾病。把补充雌激素当做维持青春的手段,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而且,雌激素治疗在使用时也有诸多的注意事项:一,对于有子宫的女性,一定要配合使用孕激素,以保证子宫内膜不发生癌变;二,补充雌激素时,应该根据年龄、想不想继续来月经等具体情况调整用药方案。
三点建议。1、掌握生理知识,消除更年恐惧;2、积极自我调整,控制不适症状;3、合理进行治疗,避免落下病根。
更年期并不是一个医学名词,它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通俗说法。顾名思义,‘更’指更替,‘年’指年代,‘更年期’特指人从中年向老年过渡的这一段时间。通常情况下,更年期并没有十分确切的年龄范围。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老年痴呆等疾病的祸根,都有可能在这时埋下。更年期女性如果从生活上调节,无法减轻不适症状对正常生活的影响时,要及时找医生咨询,尽早开始MHT。
在治疗前,一定要根据子宫、乳腺筛查结果和常规健康检查报告,和医生一起作出具体判断;然后,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并认真做好定期复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