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又称针柄灸。即在留针过程中,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或小艾柱固定在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每次燃烧枣核大艾团1-3团或小艾柱1柱。本法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
温针之名首见于《伤寒论》,但其方法不详。本法兴盛于明代,明?高武《针灸聚英》及杨继洲之《针灸大成》均有载述:“其法,针穴上,以香白芷作圆饼,套针上,以艾灸之,多以取效。……此法行于山野贫贱之人,经络受风寒者,或有效”。近代已不用药饼承艾,在方法也有一定改进;其适应证已不局限于以风湿疾患,偏于寒性的一类疾病为主,如骨关节病、肌肤冷痛及腹胀、便溏等,而扩大到多种病证的治疗,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塑身美体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