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遇到神经内科转来的患者,表现为阵发性半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动,临床诊断为阵发性面肌痉挛(俗称“面抽”)此类疾病发病率约为11/100万。开始发病多起于上、下眼睑,逐渐缓慢向面颊扩展至一侧面部所有肌肉,重者可累及颈部肌肉。在紧张、劳累时发作明显,神经系统检查多无阳性体征。本病缓慢进展,一般不会自愈。
1、治疗原则
目前国内常见的治疗方法为:口服药物,肉毒素注射,射频,手术等方法。毫无疑问,显微血管减压是唯一能根治面肌痉挛的方法。药物治疗总是无效的。肉毒素注射疗法反复注射可能无效,并可导致不可逆的面瘫、肌萎缩,甚至面部变形。对于能耐受开颅手术的患者,微血管减压术是首选外科治疗方法,优于伽马刀或射频等其它手段。
手术适应症
①排除继发病变;
②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
③患者有积极手术治疗的要求;
④建议年龄小于75岁。
2、术后疗效评价标准:①治愈:症状完全消失:②明显缓解:症状基本消失,仅在情绪紧张等特定情况下偶现,患者对疗效满意;③部分缓解:症状减轻,但仍每天都有发作,患者对疗效不满意;④无效:症状无变化或加重。以上①②两种情况都视为有效。
约25%的患者在术后症状不能立即消失,或缓解数天后再现,需经过一段时间(1周~1年)后症状才逐渐消失,此现象称为延迟治愈。鉴于延迟治愈现象的存在,建议对术后患者持续随访至少1年后再评价疗效。不可在术后短期内针对症状依然存在的患者实施二次手术。微血管减压的治愈率可达95-98%。无效或复发后可再次实施手术,但手术难度增大,疗效降低,并发症增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