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
胆道系统分肝内和肝外两大系统,包括肝内、肝外胆管、胆囊以及Oddi括约肌等。胆道系统起于肝内毛细胆管,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
1、肝内胆管 起自肝内毛细血管,逐级汇合成小叶间胆管、肝段、肝叶胆管和肝内左右肝管。其行径与肝内动脉、门静脉分支基本一致,三者同由一结缔组织鞘包裹。
2、肝外胆管 由肝外左、右肝管及肝总管、胆囊、胆总管等组成。
(1)肝管和肝总管:肝外的左肝管较长,约0.2~3Cm,位于肝门部横沟内;右肝管较短,约0.2Cm;肝管直径约0.3cm。左右肝管在肝门稍下方汇合成肝总管,沿肝十二指肠韧带右前缘下行,与胆囊管汇合。成人肝总管长约2~4Cm,直径0.5Cm。肝管常有变异,常见的有副肝管,易引起手术误伤。
(2)胆囊和胆囊管::附贴于肝的脏面,相当于左右肝交界中线前缘,呈梨形,约 8cm × 3cm 大小,可贮存胆汁40-60ml。胆囊分底、体、颈三部分,颈部呈袋状扩大,称Hartmann袋,胆囊结石常窝藏此处。胆囊管自胆囊颈部延续向下而成,长约2~3cm,直径约0.3Cm。胆囊管靠近肝总管一段内壁平整光滑,靠近胆囊颈一段内壁则有螺旋状粘膜皱襞,称哈德门瓣,它是一内在支架,防止胆囊管扭曲,并有调节胆囊内胆汁进出的功能。胆囊三角(Ca1ot三角)是胆囊管、肝总管和肝下缘构成的三角区,胆囊动脉、肝右动脉和副右肝管在此区穿行,是胆道手术极易发生误伤的危险区域。
(3)胆总管: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成胆总管,长约7~9Cm,直径0.6~0.8Cm。根据其行程和毗邻关系,胆总管分为四段,十二指肠上段、十二指肠后段、胰腺段、十二指肠壁内段。约80-90%人的胆总管与主胰管在十二指肠壁内汇合形成共同通道,并膨大形成胆胰壶腹,周围有Oddi括约肌包绕,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另有15-20%个体的胆总管与主胰管分别开口于十二指肠。Oddi括约肌具有控制区和调节胆汁及胰液排放,以及防止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的作用。
胆道系统的生理功能:
胆道系统主要的生理功能是输送和调节肝分泌的胆汁进入十二指肠(分泌、贮存、浓缩和输送胆汁的功能)。胆汁是由肝细胞和胆管分泌,每日分泌每日约800~1200ml,其中3/4由肝细胞分泌,胆汁中97%是水,其他主要成分有胆汁酸盐、胆固醇、卵磷脂、胆色素、脂肪酸和无机盐等,比重1.011,pH值6.0~8.8。胆汁的功能有排泄各种肝代谢产物;乳化脂肪,激活和刺激胰脂肪酶分泌,水解吸收食物中的脂类;促使胆固醇和各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中和胃酸;刺激肠蠕动;抑制肠道内致病细菌的生长繁殖等。胆汁的分泌受神经内分泌的调节,迷走神经兴奋,胆汁分泌增加;交感神经兴奋,胆汁分泌减少。
胆囊通过吸收、分泌和运动等功能而发挥浓缩、贮存和排出胆汁的作用。胆囊粘膜有很强的吸收胆汁中的水和电解质的功能,可将胆汁中约90%的水分吸收,使之浓缩5-10倍并储存于胆囊。胆汁的分泌为持续性,但其排放则受神经系统和体液因素(胃肠道激素和代谢产物等)的调节,通过胆囊平滑肌收缩和Oddi括约肌松弛而实现,并随进食与否而断续进行。胆汁排放时间的长短和量与所进食物的种类和量有关。当胆囊长期炎症或Oddi括约肌功能失调时,胆汁排出障碍和胆汁淤滞,易致固体成分析出,形成结石。胆囊粘膜每天分泌约20ml粘性物质,主要成分是粘蛋白,具有保护和润滑胆囊粘膜的功能。当胆囊管完全阻塞但未合并感染时,胆汁中的胆红素服被吸收,胆囊粘膜分泌的粘液积存胆囊内成为无色透明状液体,称为白胆汁。此时胆囊被称为胆囊积水。若胆囊被切除,胆总管可代偿性扩张、管壁增厚、粘膜腺体肥厚增生,使胆汁通过胆管系统时得到一定的浓缩。
胆道疾病的特殊检查和护理
B超为首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