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肺栓塞(PE) :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及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咯血、惊恐等,大块PE可引起急性肺原性心脏病,甚至猝死。见于血栓、脂肪、空气、羊水栓塞,最常见是血栓栓塞(PTE),血栓来源于深层静脉,主要来自下肢深静脉。治疗主要溶栓和抗凝。
二、定义
:体静脉或右心血栓栓子堵塞肺动脉及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症。
肺梗死(pulmonary infarction):PE发生后,若其支配区域肺组织因血流受阻或中断而发生肺坏死。
三、PTE的发生机理及危险因素
栓子主要来源于深层静脉血栓。
静脉内血栓形成有:
血管内局部损伤。
血液淤滞。
高凝状态。
遗传因素: V因子突变、S蛋白缺陷、C蛋白缺陷、 抗纤维 蛋白酶缺乏、抗凝血酶Ⅲ缺乏等。
继发因素:手术、缺少活动、创伤、肿瘤、肥胖、高龄、高血脂、高血压、肾病综合症、口服避孕药、妊娠、产后、中风、脊髓损伤、留置中心静脉导管、SLE、心肺疾病等。
四、临床类型及表现
临床类型:
猝死型
不能解释的呼吸困难。
急性肺原性心脏病:突发呼吸困难,紫绀,濒死感,低血压,休克,右心衰竭。见于栓塞两个肺叶以上者。
肺梗死:突然气短、胸痛、咯血及胸膜摩擦音或胸腔积液。
反复性肺血栓栓塞。(慢性肺动脉高压)
临床症状:
呼吸困难:占90%。
胸痛:占88%。
咯血:占30%。
惊恐:占55%。
咳嗽:占50%。
晕厥:占13%。
腹痛:与膈肌刺激有关。
休克、烦躁、恶心、呕吐、出冷汗。
体征:
肺动脉第二心音亢进
肺动脉瓣区可闻及收缩期喷射音或收缩期喷射性杂音,也可有舒张期返流样杂音。
三间瓣区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见收缩期波动。
胸腔积液
重症者有右心衰竭的体征。
五、辅助检查
动脉血气分析:常表现为低氧血症、低 碳酸血症
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T波异常、 SⅠ QⅢ TⅢ征、完全或不完全性 右束支传导阻滞、肺型P波、电轴右偏及顺钟向转位
X线胸片
肺动脉阻塞征:区域性肺纹理变细、稀疏或消失,肺野透亮度增加;
肺动脉高压征及右心扩大征:右下肺动脉干增宽或伴截断征,肺动脉段膨隆以及右心室扩大;
肺组织继发改变:肺野局部片状阴影,尖端指向肺门的楔形阴影,肺不张或膨胀不全,有肺不张侧可见横膈抬高,有时合并少至中量胸腔积液
超声心动图: 严重患者,可以发现右心室壁局部运动幅度降低;右心室和(或)右心房扩大; 室间隔左移和运动异常; 近端肺动脉扩张; 三尖瓣反流速度增快;
超声检查偶可因发现肺动脉近端的血栓而直接确诊。若长期存在肺动脉高压,可见右心室壁肥厚
血浆D-二聚体(D-dimer):急性PTE时升高。
若其含量低于500μg/L,可基本除外急性PTE。
CT肺动脉造影(CTPA):肺动脉截断、充盈缺损。
肺动脉造影
六、诊断
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对可能的临床表现要全面思考。
对可疑肺栓塞者进行胸片、ECG、动脉血气分析、UCG、D-二聚体检查。
上述检查提示PTE者做CTPA、核素V/Q扫描、PA造影。CTPA或肺动脉造影是确诊的重要证据。
七、鉴别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及心绞痛
主动脉夹层
胸膜炎、心包炎、自发性气胸
心功能不全
支气管肺疾病
八、治疗
对症治疗
抗凝治疗:抗凝血药物主要有 肝素、 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
溶栓治疗:常用的溶栓药物: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 PA)、 尿激酶(UK)、 链激酶(SK)
介入及手术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