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是指颈椎骨质增生、颈项韧带钙化、颈椎间盘萎缩退化等改变,刺激或压迫颈部神经、脊髓、血管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中医学中虽然没有颈椎病的提法,但其相关症状散见于痹证、痿证、项强、眩晕等方面的论述。
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多因慢性劳损或急性外伤引起。由于颈项部日常活动频繁,活动度较大,易受外伤,因而中年以后颈部常易发生劳损。如从事长期低头伏案工作的会计、誊写、缝纫、刺绣等职业者或长期使用电脑者;或颈部受过外伤者;或由于年高肝肾不足,筋骨懈惰,引起椎间盘萎缩变性,弹力减小,向四周膨出,椎间隙变窄,继而出现椎体前后缘与钩椎关节的增生,小关节关系改变,椎体半脱位,椎间孔变窄,黄韧带肥厚、变性及项韧带钙化等一系列改变。椎体增生的骨赘可引起周围膨出的椎间盘、后纵韧带、关节囊的反应性充血、肿胀、纤维化、钙化等,共同形成混合性突出物。当此类劳损性改变影响到颈部神经根、颈部脊髓或颈部主要血管时,即可发生一系列相关的症状和体征。颈椎病常见的基本类型有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
神经根型颈椎病
亦称痹痛型颈椎病,是各型中发病率最高、临床最为多见的一种,其主要表现为与脊神经根分布区相一致的感觉、运动障碍及反射变化。神经根症状的产生是由于颈部韧带肥厚钙化、颈椎间盘退化、骨质增生等病变,影响到椎间孔变窄、脊神经根受到压迫或刺激,即逐渐出现各种症状。第5-6颈椎及第6-7颈椎之间关节活动度较大,因而发病率较其余颈椎关节为高。
脊体型颈椎病
亦称瘫痪型颈椎病,此型比较多见,且症状严重,以慢性进行性四肢瘫痪为其特征。一旦延误诊治,常发展成为不可逆性神经损害。由于主要是损害脊髓,且病程多呈慢性进展,遇诱因后加重,临床上表现为损害平面以下的感觉减退及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症状。损害平面以下多表现为麻木、肌力下降、叽张力增高等症状。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多有椎管狭窄,加之前后方的压迫因素而发病。突出的椎间盘、骨赘、后纵韧带钙化及黄韧带肥厚可造成椎管的继发性狭窄,若合并椎节不稳,更增加了对脊髓的刺激或压迫。
椎动脉型颈椎病
亦称眩晕型颈椎病。椎动脉第2段通过颈椎横突孔,在椎体旁走行。当钩椎关节增生时,可对椎动脉造成挤压和刺激,引起脑供血不足,产生头晕、头痛等症状。当颈椎退变,椎节不稳时,横突孔之间的相对位移加大,穿行其间的椎动脉受刺激机会较多,椎动脉本身可以发生扭曲,以引起脑供血不同程度的障碍。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交感神经而引起相关症候群者,被称为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诊查要点
神经根型颈椎病
多数无明显外伤史。大多患者逐渐感到颈部单侧局限性痛,颈根部呈电击样向肩、上臂、前臂乃至手指放射,且有麻木感,或以疼痛为主,或以麻木为主。疼痛呈酸痛、灼痛或电击样痛,颈部后伸、咳嗽、甚至增加腹压时疼痛可加重。上肢沉重,酸软无力,持物易坠落。部分患者可有头晕、耳鸣、耳痛、握力减弱及肌肉萎缩,此类患者的颈部常无疼痛感觉。
临床检查:颈部活动受限、僵硬,颈椎横突尖前侧有放射性压痛,患侧肩胛骨内上部也常有压痛点,部分患者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退,腱反射异常,肌力减弱。颈5-6椎间病变时,刺激颈6神经根引起患侧拇指或拇、示指感觉减退;颈6-7椎间病变时,则刺激颈7神经根而引起示、中指感觉减退。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颈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
X线检查:颈椎正侧位、斜位或侧位过伸、过屈位X线片可显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椎间隙变窄,颈椎生理曲度减小、消失或反角,轻度滑脱,项韧带钙化和椎间孔变小等改变。
神经根型颈椎病应与尺神经炎、胸廓出口综合征、腕管综合征等疾病作鉴别。
脊体型颈椎病
缓慢进行性双下肢麻木、发冷、疼痛,走路欠灵、无力,打软腿、易拌倒,不能跨越障碍物。休息时症状缓解,紧张、劳累时加重,时缓时剧逐步加重。晚期下肢或四肢瘫痪,二便失禁或尿潴留。
临床检查:颈部活动受限不明显,上肢活动欠灵活,双侧脊髓传导束的感觉与运动障碍,即受压脊髓节段以下感觉障碍,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锥体束征阳性。
影像学检查:X线摄片显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病变椎间隙狭窄,椎体后缘唇样骨赘,椎间孔变小。CT检查可见颈椎间盘变性,颈椎增生,椎管前后径缩小,脊髓受压等改变。MRI检查可显示受压节段脊髓有信号改变,脊髓受压呈波浪样压迹。
脊髓型颈椎病应与脊髓肿瘤、脊髓空洞症等疾病鉴别。
椎动脉型颈椎病
主要症见单侧颈枕部或枕顶部发作性头痛、视力减弱、耳鸣、听力下降、晕,可见猝倒发作。常因头部活动到某一位置时诱发或加重,头颈旋转时引起眩晕发作是本病的最大特点。椎动脉血流检测及椎动脉造影可协助诊断,辨别椎动脉是否正常、有无压迫、迂曲、变细或阻滞。
X线检查:可显示椎节不稳及钩椎关节侧方增生。
椎动脉型颈椎病应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及脑部肿瘤等疾病。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主要症见头痛或偏头痛,有时伴有恶心、呕吐,颈肩部酸困疼痛,上肢发凉发绀,眼部视物模糊,眼窝胀痛,眼睑无力,瞳孔扩大或缩小,常有耳鸣、听力减退或消失。心前区持续性压迫痛或钻痛,心律不齐,心跳过速。头颈部转动时症状可明显加重,压迫不稳定椎体的棘突可诱发或加重交感神经症状。
单纯交感神经型颈椎病诊断较为困难,应注意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神经官能症等疾病作鉴别。
治疗
以手法治疗为主,配合药物、牵引、练功等治疗。
理筋手法
理筋手法是治疗颈椎病的主要方法,能使部分患者较快缓解症状。先在颈项部用点压、拿捏、弹拨、滚法、按摩等舒筋活血、和络止痛的手法,放松紧张痉挛的肌肉;然后用颈项旋扳法,患者取稍低坐位,术者站于患者的侧后,以同侧肘弯托住患者下颌,另一手托其后枕部,嘱患者颈部放松,术者将患者头部向头顶方向牵引,尔后向本侧旋转,当接近限度时,再以适当的力量使其继续旋转5-10度,可闻及轻微的关节弹响声,之后再行另一侧的旋扳。此手法必须在颈部肌肉充分放松、始终保持头部的上提力量下旋扳,不可用暴力,旋扳手法若使用不当有一定危险,故宜慎用,脊髓型颈椎病禁用,以免发生危险;最后用放松手法,缓解治疗手法引起的疼痛不适感(图8―3)。
药物治疗
治宜补肝肾、祛风寒、活络止痛,可内服补肾壮筋汤、补肾壮筋丸或颈痛灵、颈复康,根痛平冲剂等中成药;麻木明显者,可内服全蝎粉,早晚各1.5g,开水调服;眩晕明显者,可服愈风宁心片,亦可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急性发作,颈臂痛较重者,治宜活血舒筋,可内服舒筋汤。
牵引治疗
通常用枕颌带牵引法。患者可取坐位或仰卧位牵引,牵引姿势以头部略向前倾为宜,牵引重量可逐渐增大到6―8kg,隔日或每日1次,每次30分钟。枕颌牵引可以缓解肌肉痉挛,扩大椎间隙,流畅气血,减轻压迫刺激症状。
练功活动 作颈项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及前伸后缩等活动锻炼。此外,还可以作体操、太极拳、健美操等运动锻炼。
[预防与调护]
合理用枕,选择合适的高度与硬度,保持良好睡眠体位。长期伏案工作者,应注意经常作颈项部的功能活动,以避免颈项部长时间处于某一低头姿势而发生慢性劳损。急性发作期应注意休息,以静为主,以动为辅,也可用颈围或颈托固定1-2周。慢性期以活动锻炼为主。颈椎病病程较长,非手术治疗症状易反复,患者往往有悲观心理和急躁情绪。因此要注意心理调护,以科学的态度向患者作宣传和解释,帮助患者树立信心,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