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常说的泡脚,来源于中国古代就有的泡浴法。早在春秋《礼记》翔实记载了以中草药煎汤熏、浸泡的“薰、蒸、浸、泡”疗法。《五十二病方》中记载了治疗婴儿癫痫的药浴方,《礼记》中有“头有创则沐,身有疡则浴”的记载。可见药浴是中医中一种重要的养生、治病方法。
一、原理:
泡脚是通过温度和药物,利用皮肤的御邪、分泌、吸收、渗透、排泄、感觉等多种功能,作用于局部皮肤、肌肉、关节,改善三者的代谢、强化其功能,并且通过皮肤对药物的吸收,针对局部及全身的疾病进行治疗。能调和周身气血,调整脏腑功能,治疗多种疾病。
足被称为人的“第二心脏”,它是人体上一块蕴含无限宝藏的神秘“器官”。而足掌这个狭小的空间却汇集了身体一半经络。足为三阴经(肝、脾、肾)之始,三阳经(胃、胆、膀胱)之终,足部有52块骨头、66个穴位与五脏六腑有密切联系。小腿皮肤角质层薄,血管、神经、肌肉丰富,利用药物吸收,所以我们常常选用小腿和足作为局部泡浴的部位。
二、泡脚的优点:
安全、舒适、廉价、有效、方便、无毒副作用。
三、泡脚前的准备:
1、容器:(1)质地应无害、安全、保温性能好。(2)高度一般泡脚盆的高度最好超过20厘米[没过踝关节]。
2、水:干净的水,自来水、河水、井水等
3、选择泡脚方式:
热水泡脚:单一的用热水泡脚,不添加任何附加物品,所使用的器具与其他泡脚方式无异。单一的热水泡脚,一样可以加速血液循环、通气血、排毒、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同样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当然如何身体方面有疾病,那么单一的热水泡脚对治病就没什么效用了。
药物泡脚:中药煎煮前,最好先用凉水浸泡药物约30分钟以上,使药物浸透,药物有效成分在煎煮过程中容易溶解出来。煮中药一般先用大火,把水烧开后改用文火,煎煮约30分钟,倒出来备用。一副药物可以煎煮2-3次,把药混合在一起,药渣可以保留。如果是服用中药的患者,可以用内服中药的第三煎进行泡洗。
4、鹅卵石:泡脚盆里加入鹅卵石,高低不平的石头表面可以刺激脚底的穴位(涌泉、然谷、太溪等)或脚底反应区,起到类似足底穴位按摩的作用。选择标准为圆滑、大小相近的为佳。
四、泡脚方法:
1、泡脚水的温度,泡脚水的温度以30-38度为宜,但最好不要超过40度。
2、时间不能太长,最好控制在15-20分钟。
3、水深至少要超过踝关节,最好用较深、底部面积较大的木质桶或搪瓷盆,能让双脚舒服地平放进去,而且最好让水一直浸泡到小腿。
4、泡脚后趁着双脚发热的时候揉揉脚底,可以找足部的压痛点按揉,及时穿好袜子保暖。
五、泡脚注意事项
1、不宜泡脚的人群:儿童禁止泡脚。足弓是从儿童时期开始形成的,因此要从小注意保护。如果常用热水给小儿洗脚或烫脚,足底的韧带就会变得松弛,不利于足弓的形成和维持,容易形成扁平足;某些急性感染性疾病禁止泡脚;出血性疾病禁止泡脚;冻脚不能烫。还有一部分心脑血管、长期的糖尿病患者要根据医生建议而选择。
2、时间不能太长,最好控制在15-20分钟。时间过长,双脚的局部血液循环长时间过快,体内血液也会更多地流向下肢,会造成心血管超负荷。而且冬季气候本来就干燥,皮肤在热水中浸泡时间过长,还会导致皮肤过于干燥,容易得皮肤瘙痒症,因此不论是哪个年龄段的人士泡脚,结束以后最好使用一定的润肤产品,让皮肤保持一定的水分。
3、水温不能太高。许多人觉得只要在自己的承受范围内,水温自然是越高越好,其实并不然。泡脚的最佳水温在50℃以下,要求热而不烫,感受水温不要用手去测量,最好就是用脚去感受。假如水温过高的话,脚上的血管容易过度扩张,体内血液更多地流向下肢,反而容易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对身体不利。
4、出汗不宜多,以身体微汗为度,切忌大汗淋漓。
5、饭后半小时内不宜泡脚,它会影响胃部血液的供给,长期下来会使人营养不良。
6、泡脚后不能马上睡觉,要待全身热度缓缓降低后再入睡效果最好。
7、水量不可过少,最少要没过踝关节。
8、泡脚时候要精神放松,避免看书、电视等习惯。
9、泡脚桶要及时清洗,保持卫生、干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