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患癌率高",这是一句人们平时听不到的话。多家医院的员工体检,都不同程度查出过类似的病例,医务人的确是甲状腺疾病的高发人群。但问题是,接下来要做什么呢?怎样才能对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呢?
一种消极的答案是,把"医生患癌率高"继续视作当然,很快悄悄恢复到从前。另一种积极的选择是,寻找出医生患癌率高的共性因素,比如工作时间过长;就医人数过多令工作超负荷;工作环境不佳,让医生身心无法达到良好健康状态。正视这些问题的存在,并进行制度上的纠偏与整改。
即使从常识的角度来看,当同一家医院同一个岗位,出现3位员工患同一种疾病,具有一定的普遍因素,这本身就是值得重视的信号。医生完成对386家医院的4032名医生专项调查后,曾得出一个结论,中国内地医生群体健康状况不佳,超过1/4的人存在心血管疾病风险,35岁以上男性医生高血压患病率已是健康人群的两倍。40岁以上无论男女,相对发病风险都远高于同龄普通人群。
为什么掌握更多医疗知识和技能的医生发病率反而更高?答案很可能在于,无论是大范围的医生健康透支,还是"医生患癌率高",都指向了同一个问题――管理欠佳,让资源无法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职业健康与防护长年欠债,缺乏足够的重视。我们还在用看多少病人,做多少台手术来考核及评价医生的劳动价值。
如果这种牺牲与透支的雪球继续滚大,"医生患癌率高"这样的问题,即使这一次不暴露,迟早也会暴露。矛盾很容易给管理者带来麻烦与危机。在这种类似的职业性伤害事件被媒体彻底地曝光后,无论是医院管理者还是卫生部门,都会迅速成为被关注的焦点,很难撇清自己的责任。
医生原本可以更好地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的人重获生命和健康。但却因为保护不佳,疲劳工作与管理疏忽,患上了癌症。这种日常的疏忽,不仅仅让他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也让患者、医院、社会代价惨重。能够独立手术的医生,现在不是富得多余,而是根本远远不够。大量痛苦的患者还在排队等候手术,不少医院的手术医生还在超负荷地工作。
在医生的职业健康面前,管理者若平时什么都没做,一些必要的干预也彻底放弃了,在问题面前,就很难向人们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得到妥善的解决,公众没有看到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悲剧还在源源不断卷土重来。
客观地说,如果"医生患癌率高"成为流行语,成为更大范围的事实,医疗精英逃离很可能会发生。如果有了更好的选择,一些医生面对侵害自己健康的事实很难做到熟视无睹而长久忍耐下去。全国政协委员、著名骨科专家温建民早就警告过,不能试图以牺牲医护人员的利益为代价,来获得医改的成功,否则这种"成功"是不可靠的,还会导致"看病危"的现象。他说,"危"是指没有好技术、没有好医生。在这里,意思应该是一样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