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患关系紧张的大背景下,论一个好医生的修养,是一篇难做的文章。有的人说,好医生应该表情和蔼,应该服务周到。在我看来,要做一个好医生,沟通最重要,不仅仅是让患者觉得受到重视,更重要的可以减少误诊率,同时,沟通可以让患者更加地放心。
沟通,不仅仅是单纯地对患者嘘寒问暖,还包括细致地问诊与交代。门诊,不仅仅是看病,同时也看心。沟通,从来没有可循的技术依赖,细节中折射出的是一个仁心医者的职业操守,更是一个普通人的责任心。
医生在就诊过程中,除了提高个人的医术水平,加强个人的医德自觉外,还应特别注重与患者的沟通,比如在就诊中察言观色,随时观察患者的情绪,照顾患者的求医心理,有耐心地向患者解释病情,用通俗的语言让患者对自己的病情心中有数。做好了这些最基本的工作,才能建立起医生与患者的信任,才能让患者不至于产生对抗的情绪。
不过这仅仅是第一步。第二步,是细致的问诊。总有些医生认为自己医术不错,在看病的时候扫一眼,问两句,就给疾病下了定论,或者是给患者开了一大堆检查。诚然,检查必不可少,但是如此仓促的态度,不仅不会让别人觉得你医术高明,反而会让患者觉得失望与愤慨。
让我们想一想那些老医生们是怎么与患者沟通的。他们的沟通方式,不是单纯的我问你答,而是通过前期的问诊后,开始询问“你是不是这儿疼”“你是不是通查这个时候不舒服”等等带有引导性的问题。其实在这种时候,这些医生已经大致了解了疾病的种类,但是他们之所以这样问,一个是确定一下自己的判断,其次是看一看有没有一些遗漏的细节,第三是让患者了解到医生已经对疾病有所知晓,给患者一个放心。此等一石三鸟的沟通方式,在我看来才是最为合适的。
或许,这样细致的沟通方式,可能会延长病人就诊的时间,而减少病人的数量。但是,如果是百人中有五十个人误诊的话,我想还是十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误诊更能让大众们接受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