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患者适合做人工全踝关节置换呢?
人工全踝关节置换术的主要适应症:
1、类风湿性关节炎,踝关节疼痛、残留功能极差者;
2、踝关节疼痛和踝关节的退变;
3、距骨骨质尚好,踝关节周围韧带稳定性完好者;
4、内/外翻畸形小于10°者;
5、后足畸形可以矫正者。
顽固性疼痛的踝关节和退行性改变但有足够稳定性的踝关节为使用踝关节假体的适应证。类风湿性关节炎属常见手术指征,但是最主要是创伤性关节炎,占病例总数的42%。对于距骨缺血性骨坏死伴塌陷的患者,在手术当中需行骨移植来支撑假体。既往曾行踝关节融合术,现在可改行全踝关节置换以代替踝关节融合。
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计划:
(一)Ramses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康复计划
第1个月
1、带固定夹板逐步恢复完全负重。开始扶双拐行走,然后使用单拐;
2、非负重状态下主动/被动的踝关节屈伸练习。
第2个月
1、取下固定夹板,使用踝关节支具。不扶拐完全负重;
2、负重状态下主动/被动的踝关节屈伸练习;
3、步态练习;
4、本体感受性练习。
第3个月
1、继续使用踝关节支具;
2、强化负重下的主动被动屈伸运动;
3、本体感受性练习和内外翻运动;
4、步态练习和运动协调性练习。
第3个月结束时
取下踝关节支具,自由活动踝关节。
(二)S.T.A.R.全踝关节置换后康复计划
手术后,踝关节保持中和位放置膝关节下夹板。2天后,拔除引流管,伤口换药,并用小腿短管型石膏固定。术侧下肢需抬高两天。随后允许完全负重。要求患者在以单侧下肢完全负重的情况下一次步行达10分钟。术侧下肢以这种方式交替负重和休息。
美国人主张术后在踝关节中立位行6周膝关节下管型石膏固定。踝关节骨性关节炎4周后,踝关节风湿性关节炎6周后可移除石膏。移除石膏后,嘱患者行走练习,并由理疗医师指导踝关节活动和平衡训练。两天后间断负重行走10分钟,3~4周后(非骨水泥固定)去除石膏,注意练习足部肌肉和小腿后部肌肉。手术后3~6个月踝关节可能肿胀,可用弹力绷带间断固定或间断抬高患肢。
德国人则采纳如果使用了骨水泥,外固定应在14天后移除。如未使用骨水泥,外固定必须保留3至4周。模具移除后,推荐患者作足跟贴地的下蹲练习。患者还应该作踮脚趾站立练习以增强下肢肌肉力量。
踝关节手术区域可肿胀达3至4个月。在此期间,患者通常会感到练习后或晚间的牵扯性疼痛。使用弹力袜套和抬高术侧下肢对缓解疼痛有帮助。术后12个月后遗留的症状为永久性症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