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绝经?
绝经可分为自然绝经和人工绝经两种。前者指或者
(1)自然绝经:指由于卵泡功能丧失卵巢内卵泡耗竭,或剩余的卵泡对促性腺素丧失了反应,卵泡不再发育和分泌雌激素,不能刺激子宫内膜生长,导致绝经即月经永久停止。无其他明显的病理性和生理性原因,则可认为末次月经是自然绝经。绝经的判断是回顾性的,停经后12个月方可判定为绝经。
(2)病理性绝经:是指手术切除双侧卵巢或用其他方法停止卵巢功能,如放射线治疗和化疗等。单独切除子宫而保留一侧或双侧卵巢者,不作为人工绝经。判定绝经,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激素的测定。人工绝经者更易发生绝经综合征。
2、一般情况下什么年龄绝经?
中国北方城市妇女平均绝经年龄49.5岁,农村47.5岁;而中国南方妇女平均绝经年龄48.99岁;美国中位绝经年龄51.3(48-55)岁。绝经年龄和曾服用避孕药、营养、地区、环境、吸烟等因素有关,而与教育程度、体形、初潮年龄、妊娠次数、末次妊娠年龄等因素无明显关系。
3、什么是围绝经期(更年期)综合征?
(1)围绝经期(更年期):是妇女自生育期的规律月经过渡到绝经的阶段,包括从出现与卵巢功能下降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最后一次月经后一年。关于围绝经期起点,国内以40岁女性(以前月经规律)出现2次月经周期长度改变达到或超过7天为标志。
(2)更年期综合征(绝经综合征):是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的一系列绝经相关症状。在绝经前的10年中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妇女全身各系统均发生变化,称绝经前期。
(3)绝经症状平均历时3-5年,少数1年内,个别历时更长。绝经症状几乎可以发生在每一个经历绝经的妇女,程度不等,约有50%-75%的妇女有明显感觉,通常只有10%-15%的妇女经历较严重的绝经症状,需要药物治疗。
(4)受精力:指在一个月经周期中获得妊娠的可能性。可作为生育潜力定向分析的工具。
女性30岁以下,每周期的临床妊娠率在0.25左右;近30岁起,每周期卵巢妊娠率逐步下降,其明显下降则从40岁起;40岁以上,每周期卵巢妊娠率则在0.12左右,与小于30岁时比较,下降了50%以上。
4、更年期综合征有什么临床表现?
(1)月经紊乱:月经周期延长或缩短,月经量过多或过少,或点滴不尽,常是妇女感到不安。所以40岁前后有避孕环的妇女,不规则出血建议下环同时诊断性刮宫,排除恶变后再给予药物调节月经。具体可以表现为以下模式:
1、稀发过渡:即月经周期长于35天,经期缩短,月经量减少,以后渐趋停止;
2、紊乱过渡:月经周期不规律,可以表现为月经频发,即月经周期短于21天,或月经稀发。严重这出现无排卵性功血,甚至出现贫血;
3、瞬间过渡:月经突然停止,以后不再来潮。只有10%女性。
(2)血管舒缩症状:是绝经后妇女最常见症状。阵发性潮热及出汗,发生率约75%-85%,程度可有轻重不同。是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的表现。潮热起自前胸,涌向头颈部,然后波及全身。少数妇女只局限在头、颈和乳房。在潮红的区域患者感到灼热,皮肤发红,紧接着爆发性出汗。持续数秒至数分钟,每日发作数次至30-50次。此种状况可历时一年,有时长达5年或更长。通常认为体形偏瘦妇女较偏胖的妇女更易经历重度、频繁的潮热。围绝经期妇女血管舒缩症状、泌尿生殖道症状及易激惹、情绪波动和睡眠同FSH及睾酮上皮和波动相关。
(3)精神神经症状:如不安、易哭、易激动、抑郁、紧张、耳鸣、不能自我控制、情绪低落等,也可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和睡眠障碍。雌激素缺乏对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的发生可能存在潜在的危险。
1、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抑郁:发生率8%-47%。
2、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
3、认知与老年痴呆;绝经后妇女患老年痴呆的危险性比同龄的男性高2-3倍。雌激素通过多种机制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4)泌尿生殖道症状:主要表现为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外阴瘙痒,阴道干涩疼痛,性交困难,性欲低下,子宫脱垂;膀胱直肠膨出;尿频,尿急,张力性尿失禁,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
(5)代谢和心血管疾病:绝经后随年龄增加身体脂肪呈中心化分布;血压升高或血压波动,体重明显增加,糖脂代谢异常增加,冠心病发生率及心梗死亡率增加较快。骨关节、肌肉痛是常见症状。雌激素和心血管关系紧密,年龄小于60岁且无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近期绝经妇女,激素补充治疗不会引起早期危害,并能够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基础研究提示雌激素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
(6)骨质疏松:妇女从围绝经期开始,骨质吸收速度大于骨质生成,促使骨质丢失而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大约出现在绝经后9-13年,约1/4的妇女患有骨质疏松症。绝经早期的骨量快速丢失和骨关节的退行性变可导致腰背、四肢疼痛,关节痛。骨质疏松症患者可出现驼背,严重者至骨折,最常发生在锥体,其他如桡骨远端,股骨颈。绝经后雌激素水平的下降,是导致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之一。
(7)其他症状,如全身酸痛、头痛、肌肉僵硬、抽筋等,通过适当的锻炼可以改善。还可有口干、声音低粗。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可能是围绝经期女性患者出现躯体化症状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临床治疗上对此类患者除使用抗抑郁药物外,根据患者情况适当使用雌激素替代治疗可能会更好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5、更年期及绝经后的性激素分泌有什么改变?
绝经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减少;FSH水平升高;瘦素水平升高,与肥胖正相关,与骨密度负相关;
(1)雌激素:绝经过渡期早期雌激素水平波动很大,整个绝经过渡期雌激素不呈逐渐下降趋势,而是在卵泡生长发育停止时,雌激素水平才下降。
绝经后卵巢分泌雌激素极少,妇女体内低水平的雌激素主要是由来自肾上腺皮质和卵巢的睾酮等经周围组织芳香化酶转化的雌酮,血中雌酮水平高于雌二醇。
(2)孕酮:在绝经过渡期,卵巢仍有排卵功能,但黄体功能不全,孕酮量减少。绝经后极少量孕酮可能来自肾上腺。
(3)雄激素:绝经后卵巢主要产生睾酮,而且产量在绝经后早期较绝经前增多。由于绝经后雌激素减少,循环中雄激素与雌激素的比例显著上升;性激素结合蛋白降低,使游离游离雄激素增高,因而绝经后有些妇女出现轻度多毛。
(4)促性腺素:绝经过渡期,FSH可能升高,但FSH/LH仍小于1。绝经后,FSH、LH明显升高,FSH升高更为显著,FSH/LH大于1。自然绝经1年后,FSH能上升13倍,而LH仅上升3倍。绝经2-3年内,FSH/LH达最高水平,以后随年龄增长渐下降,但仍在较高水平。
6、更年期症状如何防治?
(1)目前尚未能预防或延迟自然绝经的来临。但围绝经妇女可以加强自我保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积极防治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生。有关绝经前妇女切除子宫时是否切除卵巢的临床问题,多数学者认为应尽可能避免过早切除卵巢,保留卵巢有其恶变和盆腔疼痛等风险,但其可能性小,而保留卵巢的优点超过其危险性。
(2)较多围绝经妇女可出现症候群,但由于精神状态,生活环境各不相同,其轻重差异很大。有些妇女不需要治疗;有些只需一般性治疗就能使症状消失;有的妇女则需要激素替代治疗才能控制症状。
(3)一般处理和对症治疗
围绝经期妇女应了解围绝经期是自然的生理过程,应以积极的心态适应这一变化。可调适心理,辅助使用一些药物,如有睡眠障碍影响生活质量,夜晚服药安定等。为预防骨质疏松,可增加锻炼,增加日晒时间,摄入足量蛋白质和含钙食物。参加中等到较强程度的锻炼后,引起胰岛素抵抗明显降低,这些内分泌代谢的改变可能降低绝经后妇女乳腺癌的发病危险。
(4)植物雌激素
是指植物中存在的结构与雌激素类似的物质,可与雌激素受体结合,产生一系列雌激素样和(或)抗雌激素样活性。研究较多的是大豆异黄酮,主要存在于大豆及其制品中。现有证据尚不足以证明异黄酮可以作为围绝经期妇女雌激素治疗的替代品,对其可能有的负面作用也被反复争论:如刺激雌激素敏感性肿瘤的发展、损害认知功能、影响生殖功能等。
(5)激素补充疗法(HRT)
使用个体化的HRT可以改善生活质量,绝经后小于60岁女性,HTR可以防止骨折风险及阻止骨丢失,年龄大于60岁的女性继续应用HRT,可能会增加冠脉疾病事件的风险。HRT的风险主要是子宫内膜癌、乳腺癌及血栓。激素补充的禁忌症和慎用症详见激素替代治疗(HRT)一篇。
原则性建议:激素治疗是针对绝经过渡期和绝经后相关健康问题的必要医疗措施,也是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有效方法。
适应症:绝经相关症状,泌尿生殖道萎缩的相关问题,有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含低骨量)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治疗时机:在卵巢功能开始减退并出现相关症状后即可应用。
禁忌症:已知或可疑妊娠、原因不明的阴道出血;已知或可疑患有乳腺癌、与性激素有关的恶性肿瘤或脑膜瘤(禁用孕激素)等;最近6个月内患有活动性静脉或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血卟啉症,耳硬化症,系统性红斑狼疮。
慎用者:子宫肌瘤,子宫内异症,子宫内膜增生史,高催乳素血症,尚未控制的糖尿病,严重高血压,血栓形成倾向,胆囊疾病,癫痫,偏头痛,哮喘,乳腺良性疾病,乳腺癌家族史者神勇气。
1、激素治疗有关问题:
治疗前评估:主要评估是否有适应症,禁忌症和慎用。
权衡利弊:根据年龄、卵巢功能衰退情况和治疗前评估结果进行综合评价,以确定应用激素治疗的必要性。
激素治疗应该个体化治疗。
激素治疗方案选择:应用激素治疗时,应在综合评估治疗目的和风险的前提下,采用最低有小剂量。治疗期间至少于每年进行一次个体化危险/受益评估,以此决定疗程的长短和是否继续使用。为预防血栓形成,因疾病或手术需要长期卧床者酌情停用。
激素治疗方案可采用单纯雌激素,单纯孕激素以及雌孕激素联合应用的治疗方案。
单纯雌激素:适用于已切除子宫,不需要保护子宫内膜的妇女。目前尚无足够证据证明,植物雌激素可以作为激素治疗的替代物。
单纯孕激素:周期使用,用于绝经过渡期,调整卵巢功能衰退过程中出现的月经问题。
雌孕激素联合应用:适用于子宫完整的妇女。联合应用孕激素的目的在于对抗雌激素所致的子宫内膜过度生长,此外,对增进骨健康可能有协同作用。
2、副作用及危险性
a、子宫出血:用药期间的异常出血,多为突破性出血,必要时诊刮排除子宫内膜病变。
b、性激素副作用:剂量过大可引起乳房胀,白带多,头痛,水肿,色素沉着等,酌情减量可减少其副作用。
c、孕激素的副作用:包括抑郁,易怒,乳房痛和浮肿,极少数患者甚至不耐受孕激素。
d、子宫内膜癌:长期单独应用雌激素使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内膜增生的危险增加6-12倍。雌激素替代治疗时,有子宫的妇女,必须加用孕激素,可以阻止子宫内膜单纯性和复杂性增生,内膜癌的相对危险性降至0.2-0.4。
e、乳腺癌:替代治疗5年以上,浸润性乳腺癌风险相对增加2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