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检是从患者活体采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的简称,对临床工作而言,这种检查方法有助于及时准确地对疾病作出诊断和进行疗效判断。胃的疾病种类很多,比如胃炎、慢性胃溃疡、胃息肉、胃癌、胃淋巴瘤、胃血吸虫等,其中大部分可通过胃活检检出。尤其在胃癌的早期诊断中,胃活检因它独到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堪称早期诊断胃癌的法宝。
胃癌在我国的发病现状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胃癌死亡率相当高,约为39.29/10万,在不少地区的恶性肿瘤死亡统计中,胃癌居第一或第二位。胃癌这么高的死亡率除了与它的发病率高有关系外,另一个直接相关的原因就在于绝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经太晚。究其原因有两点。其一:胃癌发病具有隐蔽性。胃癌本身症状不明确,也无特异性,与消化不良症状非常相似。其二:我国居民的保健意识不够强。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人们平时有点腹痛,腹胀什么的,总不当回事,以为胃病象感冒一样,挺一挺就过去了,以致小病拖成大病,可治之症变成不治之症。据统计,我国胃癌患者就诊时95%以上已到了胃癌晚期,而在胃癌发病率高的发达国家,特别是日本,通过广泛应用胃活检和胃脱落细胞学检查进行群体普查,发现了相当多(可达1/3)早期病例,从而相应的生存率也在增加。因此,得了胃癌并不可怕,关键在于一个“早”字,发现越早,治疗越及时,疗效越好。
胃活检是早期诊断胃癌的法宝
胃活检具有诊断准确、操作简单、风险小、痛苦程度小的特点,而且费用也不贵。更为有意义的是,胃活检不仅可以发现已经癌变的细胞,而且可以发现尚未癌变但有癌变倾向的细胞。研究表明,胃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般要经过正常粘膜--粘膜异型增生--细胞癌变--癌细胞浸润性生长--癌细胞扩散等几个阶段。在细胞还未癌变,尚处于癌变之前的粘膜异型增生阶段时就可通过胃活检检出,从而使防患于未然成为可能,相形之下,它的这种优越性其他的检查方法无法相比。
比如慢性胃溃疡(1%的癌变率)和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在统计学上癌变的可能性较其他疾病为大,这两种疾病被称为“癌前疾病”,当胃活检诊断这两种胃病时需要注意。癌变之前的异型增生阶段,也叫不典型增生,指胃粘膜腺上皮的异于正常的增生。根据增生程度的不同,将它分为轻、中、重度。其中轻度异型增生为可逆转性,无重要的临床意义,不需做特殊处理。中、重度异型增生与癌变有密切的联系,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切莫大意。此外病理报告单中,还经常用到其他的一些术语。如:“肠上皮化生”指胃粘膜上皮失去了正常的分化方向,变成了小肠或大肠粘膜上皮,其与癌变的关系尚未定论,一般无特殊处理。“活动性病变”指慢性炎症急性发作,即处于慢性疾病的急性阶段。
胃活检的步骤
胃活检概括起来包括两步。
第一步:由胃镜医生将胃镜从患者口腔经咽部、食管插入胃内,通过胃镜观察到病变并决定做活检后,用特制的活检钳从病变处夹取小块组织(俗称之为肉)出来。目前最好的胃镜是电子胃镜。在中南地区,协和医院使用最早、做的病人最多。较老式橡皮胃镜而言,电子胃镜管径小,柔软易弯曲,易操作。并且,通过光学纤维的传导,它可以将胃内的情况清晰地传输至电视屏幕上,便于多人同时观察诊断,从而突破了老式胃镜只能供胃镜医生一人观看的局限性。当胃镜医生遇到可疑病变时,在观察屏幕的同时,钳取约米粒大小的病变组织,送做活检。钳取组织块时,患者犹如蚂蚁叮了一下,仅有轻度不适。钳夹后留下极小的创面,会有少量胃出血,但只要术后短期禁食,吃几片药就没事了,绝无想象的那么可怕。
第二步:组织被送到病理科,在病理科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后被切成3到5个微米厚的薄片摊在玻片上,再经过各种染色,就制成了可以观察的切片,由病理医生在显微镜下进行诊断。判断病变性质是炎症,还是肿瘤?如果是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肿瘤细胞是哪种组织来源发生的?众所周知,病理检查在所有检查方法中准确率最高,被誉为诊断的“金标准”,因此,胃活检,作为一种依靠病理检查的诊断手段,对于胃病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权威性,相应的,临床医生根据胃活检的病理结果制定治疗方案最为可靠。
影响胃活检准确性的因素
影响胃活检准确性的最重要的因素当属病理医生的诊断经验,而胃镜医生夹取到病变要害部位是保证活检准确性的前提。有些疾病因病变的特殊性需要反复多次活检才能做出诊断,如革囊胃。
因此,感觉腹部不适时,及早诊治,需要做胃活检时尽量选择经验丰富的医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