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乔布斯的胰腺癌切除手术名称并未公布,但据猜测应该也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又称Whipple手术。该术式临床应用已近百年,是目前非常成熟的手术方式,也是治疗胰腺癌等胰腺肿瘤的经典术式。胰腺分泌胰液,我们平时进食的肉类主要靠胰液帮助消化,因此胰液具有很强的组织腐蚀性,生理情况下胰液分泌进入肠道,由于肠粘膜的屏障机制,胰液被隔绝在肠腔内,因此不会消化自身脏器组织。而胰腺手术不可避免的导致胰腺存在创面,胰液可以经由这些创面直接进入腹腔,这种情况临床称为胰漏,即胰液漏入腹腔。漏入腹腔的胰液可以腐蚀消化自身组织,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因为它可以腐蚀消化自身血管导致大出血,可以腐蚀消化自身脏器导致肠瘘、腹腔脓肿等严重问题,而这些问题临床处理起来非常棘手,常常是导致患者术后短期内死亡的直接原因,因此多年来胰腺一直被视为手术禁区。但在1935年,Allen O Whipple报道了3例成功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腺切除遂引起了广泛的兴趣,这种术式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并得到标准化,为纪念这位一生中共进行了37例胰腺切除的外科医生,这种术式被称为Whipple术。这种手术是目前治疗胰腺肿瘤的金标准术式,手术需切除胰头及胰颈、1/2的胃、10-15cm的空肠、全部十二指肠、胆囊和1/2的胆总管,还要重建消化系统的连续性保证胆汁、胰液、胃液与食物能顺利进入消化道,该手术切除范围极大、涉及脏器非常多、手术难度极高、风险极大,被公认为是难度最高的腹部外科手术。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主要适用于胰头部肿瘤。如果患者出现肝脏或腹腔外的远处转移,由于不能根治性切除肿瘤,因此不适合选择该术式。肿瘤如果侵及肠系膜血管,侵犯范围较小者可以合并血管切除,而侵犯范围较大者也不宜手术治疗。
其手术步骤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全面而有步骤的探查:主要探查胰腺肿瘤是否侵犯下腔静脉,肠系膜上动静脉及门静脉等胰腺周围重要血管,这些血管是消化道及肢体血液供应和回流的重要通道,保持这些通道的连续性至关重要,这些通道如果连续性中断,会直接导致肠道或肢体坏死,患者死亡。术中探查肿瘤的可切除性是手术过程中关键的一步,在不十分明确门静脉及肠系膜上动静脉是否受侵、能否切除肿瘤的情况下,不能轻率切除胰腺周围脏器,否则将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胰十二指肠切除
切除胆囊:在决定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时,可先行胆囊切除。
切断胆总管:胆管切断水平应在肝总管处,原则上切断处应当距离肿瘤2cm以上,以便保证切缘肿瘤阴性。
切断胃:在处理胃大弯和胃小弯血管后切除远端胃。
切断胰腺:经胰腺颈部后方插入血管钳以保护其后方的肠系膜上静脉后,切断胰腺颈部。
分离胰腺头部与肠系膜上静脉和门静脉间粘连:将已经离断的胰头轻柔推离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的侧壁。结扎切断胰头与该血管侧壁之间的小静脉交通支,这些小血管由于直接汇入大血管,处理不当会导致非常汹涌的大出血。
分离胰腺钩突:原则上钩突胰腺组织应完全切除,以确保肠系膜上动脉侧方切缘肿瘤阴性。此外如果钩突处胰腺组织残留,则其分泌的胰液会导致胰漏发生。
切断近端小肠。
至此胰腺肿瘤及其相邻结构被完整切除。
(三)重建消化道。
胰肠吻合:胰腺断端与小肠吻合,恢复胰液流入小肠的通道。
胆肠吻合:胆管断端与小肠吻合,恢复胆汁流入小肠的通道。
胃肠吻合:胃断端与小肠吻合,恢复食物进入小肠的通道。
(四)放置腹腔引流管:吻合重建完成后,在胆肠吻合口、胰肠吻合口附近分别放置可灌洗的引流管各1支。这些引流管的目的是:及早发现胰漏,并将漏出的胰液引流出体外,此外还可通过引流管上的灌洗装置冲洗腹腔,降低漏出胰液的浓度,减轻胰液腐蚀,并将受腐蚀的坏死组织及时冲洗出腹腔,避免出血和腹腔脓肿发生。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由于切除范围广,涉及脏器多,消化道吻合口多,术后极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因此应加强术后病情观察:
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尤其是高龄、肥胖或合并有心肺疾者,需监护24-48小时。
由于腹膜后广泛剥离,创面大,术中术后有大量血浆淋巴液渗出,造成蛋白丢失,血浆白蛋白浓度迅速下降,影响患者顺利恢复与组织愈合,因此术后应及时检测及补充白蛋白。
术后注意观察腹腔引流管引流液,若不断有浓稠血性液或鲜血流出,同时伴有腹胀或心率加快,应警惕腹腔内出血的可能。在正常情况下,胆肠吻合口旁引流管术后1周以后可以拔除,胰肠吻合口旁引流管宜在术后2周以后拔除。对于有不明原因发热者,可在3周后拔出,因为术后3周还有可能发生胰肠吻合口瘘。
进食宜于术后8天开始,术后1周左右是吻合口漏高发时间,过早进食容易刺激消化液,尤其是胰液分泌,不利于胰肠吻合口愈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