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白斑是指一组女阴皮肤、粘膜营养障碍而致的组织变性及色素改变的疾病,临床上将皮肤和粘膜变白、变粗或萎缩的外阴病变统称为“外阴白斑”,国际女阴病研究会将其改称为“慢性女阴营养不良”,本病癌变率不高,绝大多数为非癌前期病变,仅3%-5%可能发展为癌。其发病确切病因尚不清楚,除全身性因素外,外阴局部环境的潮湿、热刺激,局部的物理刺激、炎症的刺激等都可能是发病的因素。
常见因素如下:
1、炎症刺激:是外阴白斑的主要原因,由此发病的患者占50%左右,造成外阴感染及炎症刺激的因素很多。如平时卫生习惯不好、穿化纤内裤、卫生用品不洁净、长期感染刺激,会使皮肤及粘膜受损,发生炎性水肿并逐渐发展成为外阴白斑。
2、内分泌失调:由于内分泌腺体及组织自身发生病理变态,或者因遗传酶的缺陷及免疫功能等原因,引起内分泌紊乱而导致内分泌疾病。通过氚(h3)标记胸腺嘧啶的测定,认为真皮中存在一种能抑制表皮细胞分裂生长仅作用于表皮局部具有组织特异性的蛋白质激素(称为抑素)它使局部结缔组织增生和该处表皮代谢的刺激之间失调导致外阴白斑。
3、遗传因素:外阴白斑病患者约10-30%,是由于遗传引起。遗传引起的外阴白斑病以萎缩型为主,患者以幼女为主。临床中对15岁以下患者应首先注意遗传因素,询查其父母家族中有无外阴白斑病患者。
4、其他疾病:如患糖尿病、白癜风、外阴湿疹、外阴瘙痒等,如乱用药物、治疗不当、也可能导致或加重白斑病的形成与发展。
根据其临床表现分三种类型:
1、增生型外阴营养不良:
好发于30-60岁的妇女,外阴奇痒是主要症状,尤其晚间瘙痒加剧,常因骚抓可引起红肿和溃破而致疼痛,可有烧灼等不适感,病变区皮肤出现增生似皮革样隆起,有皱襞或鳞屑,一般无萎缩或黏连,局部出现轻度色素减退,主要波及大阴唇、阴唇间沟、阴蒂和后联合处。
2、硬化苔藓型外阴营养不良
可见于任何年龄,多见于40岁左右的妇女,早期可无症状,部分患者有轻度瘙痒,无白色病变出现,逐渐外阴可出现皮肤黏膜的萎缩、变白、干燥易皲裂,并失去弹性,晚期皮肤菲薄,阴道口挛缩狭窄出现性交困难。幼女患处常有小便或大便后感外阴及肛周不适,可见局部皮肤出现锁孔状珠黄色斑块状白色皮损,到青春期可自行消失。
3、混合型外阴营养不良
外阴白斑病增生型和萎缩型患者的病情发展到后期,一般会出现两种类型混合症状。
外阴白斑的治疗分以下几个方面:
1、保持外阴皮肤的干燥与清洁很重要,忌用刺激性药物擦洗,避免自我抓伤,不食辛辣或刺激性食物;
2、如果瘙痒剧烈,皮损为增生型,可适当外用皮质类固醇软膏,但不主张口服,也不主张长期使用,可以在症状缓解后停止使用;对于角化增生型皮损局部可以选用0.05%维A酸软膏;
3、硬化苔藓型皮损可用2%丙酸睾丸酮鱼肝油软膏,每日3-4次,直到皮肤软化,黏连松解和瘙痒消除为止,由于是外用药,不会造成患者男性化;
4、在使用上述外用药的同时,如果仍然奇痒难耐可以口服抗组胺药或镇静类药物止痒
5、对于长期不愈的的患者,有恶变倾向者,可选择手术切除治疗;
6、情志调摄,中医认为会阴为肝经走行区域,肝主疏泄与情志调节密切相关,日常生活中,患者因工作压力大、情绪波动等多种原因均会引起肝郁不畅,加之,此病的发病年龄多处于更年期的女性,激素分泌水平的下降,常伴随心烦不宁,情绪不稳等,这些情志的变化也推动疾病的发展,所以除了上述药物治疗之外,情志的调摄在本病的防治中也显得尤为重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