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对9例肛门直肠异物诊治的分析,总结:由于其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吞食异物史多不明显,临床上易致误诊;强调了肛门直肠指诊及肛门镜检对肛门病诊治的重要意义;治疗关键在于早确诊,尽早尽可能减少创伤的取出异物,减少感染预防继发损伤,配合消炎、润肠、局部处理,多预后良好。
临床资料:
本组男7例,女2例,年龄7~43岁,发病时间:1/2~1天就诊6例,2天就诊1例,3天就诊2例。主诉为:肛门剧烈疼痛7例,伴便血1例;肛周肿痛伴发热1例;腹痛伴大便不排1例。取出异物:鸡骨3例,条形竹条2例,鱼刺2例,猪骨1例,瓜子壳1例。异物多位于近齿线区,位于齿线以上7例,位于齿线以下2例。异物嵌入处局部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
治疗方法:
先通过肛门直肠指诊和肛门镜检查明确诊断,初步判断异物嵌入的部位的高度及嵌入肠壁的深浅,作相应的处理。对于异物短、嵌入位置低、浅,肛门较松弛者,指诊同时嘱病人放松,以手指顺势反扣挑出或勾出异物;对于异物长,嵌入的位置高、暴露不好或肛门括约肌紧张(痉挛)明显者,行局麻,肛镜直视下弯血管钳钳夹取出,两端嵌入者,可从中间剪断异物再分别顺势取出,观察并处理渗血、出血等情况,稀释后碘伏、0.1%新洁尔灭液冲洗,局部有感染者用太宁栓、化痔栓塞肛、局部换药,静滴或口服甲消唑等消炎药,口服石蜡油等润滑肠道,保持大便通畅。
典型病例
病例一:王某,女,17岁,因晨起排便时突发肛门剧痛、伴少许便血半天就诊,查:肛门皮肤无红肿、无肿物脱出;肛管直肠指诊:肛管紧张感,触痛甚,距肛缘2.5厘米处可触及一类似牙签粗细质硬条形物横嵌入肛管壁,嘱病人作深呼吸,以放松肛门,食指迅速轻柔伸入、反扣,异物顺势滑出,查见异物为长约4.5厘米的鱼刺,追问病史知二天前食鱼不慎有吞鱼刺史。用稀释碘伏液消毒、清洗患部塞入红油膏药纱条,嘱病人清淡饮食、口服麻仁丸调畅大便、甲哨唑片消炎,五天后复查,无肿痛等不适。
病例二:黄某,男,33岁,肛旁肿痛三天,二天前曾因肛周肿痛在外院就诊,拟诊“肛痈”予先锋霉素等消炎治疗二天无缓解,且肿痛逐渐加重,大便时加剧,少许便血。查:截石位3点位肛缘见5*3cm的红肿,质较硬,无波动感;指诊:肛门括约肌紧张,肛内灼热,距肛门缘约3cm处右触及硬条形异物横嵌肛管壁,掏之不动,诊断为:肛管异物嵌顿并感染,立即行局麻下肛管异物摘除术:常规消毒,局麻下轻柔扩肛,肛镜暴露下见:异物两端均嵌入肠壁,周围粘膜充血、水肿甚,查异物嵌入较深,直接拉出困难,遂从中间剪断,用血管钳顺势分别沿肠管方向钳出,稀释碘伏局部冲洗,查无出血后,塞入化痔栓、红油膏纱条,外敷黄连膏,静脉滴注灭滴灵、先锋霉素等4天,口服麻仁丸润肠通便,清淡饮食,1周后复查,诸症俱消。查见异物为鸡肋骨,约5.5cm长,追问病史知其5天前朋友聚会,饮酒过量,似有吞食大块卤鸡的情况。
讨论:
现代研究发现,齿线上下区域上皮内有丰富的高度特化的感觉神经未梢,有多种化学及机械感觉器,具有精细的辩别觉,所以经口误吞的异物,能够经过狭长弯曲的消化道管腔及生理弯曲,如十二指肠、回盲部、结肠肝曲、结肠脾曲等,但异物经过肛门齿线中心区区域时,只要对肠壁产生微小的刺激,即可引发保护性肛门反射,其锐形异物嵌入此处肛门直肠肠壁,损伤肠壁,引发括约肌痉挛,产生临床症状。 本病多由异物经口误吞入或经肛门直接插入,多数病例通过追问病史可知其来源,但就诊时多数病人不能自述其异物进入史,其临床表现(主诉)又多以肛门肿痛、便血、便秘、腹痛等肛门常见病的症状出现,患者和医者都易忽视,如果病人原有痔疮、肛裂等疼痛、便血病史则更易误诊为原发病的复发或加重,若不仔细行直肠指诊或肛门镜检查则易被误诊,延误治疗。所以肛门直肠指诊、肛门镜检对肛门病的诊断尤为重要。
其具体临床表现与其异物的大小、形态、嵌入部位的高低及就诊是否及时等有关:如低位者,疼痛剧烈;高位者疼痛轻,以肛门腹部坠胀,排便痛、排便困难为主。早期就诊者,多以直接损伤为主症; 晚期就诊,多以并发周围感染或伴腹胀、肛周脓肿、肛瘘等为主症。 通过临床观察本病有其共同临床特点:发病突然、症状重于常见肛门病,多为排便中突然出现肛门剧烈痛疼,后呈持续性,大便或活动时明显加重。治疗着急关键在于尽早取出异物,解除痛苦,消除感染来源,避免引起进一步的损伤。手术中应注意探清异物的大小、形态、性质及异物嵌入的位置高低、深浅等,尽可能在麻醉良好,肛门括约肌松弛的状态下,充分暴露,采取尽可能避免扩大损伤的方法,仔细操作、顺肠方向取出;如异物过长,或横插入肠壁,可从中间折断后取出;术后治疗关键是局部及全身的抗炎治疗,控制感染,防止继发肛周脓肿、肛瘘等形成;此外配合局部消肿、止痛、止血对症处理,保持大便畅,一般多迅速好转,达到痊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