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本草
1、首见于《伤寒论》,即《神农本草经》所谓牡桂,味辛甘性温,归心、肺、膀胱经。
2、《伤寒论》用桂枝皆注明去皮,非去枝上之皮,古人用桂枝,惟取当年新生嫩枝,折视之内外如一,皮骨不分,若有皮骨可辨者去之不用,故曰去皮。
3、桂枝其用之道有六:和营、通阳、利水、下气、行瘀、补中。
4、桂枝力善宣通,能升大气(即胸之宗气)、降逆气(肝气、冲气上冲之类)、散邪气(如外感风寒之类)。《伤寒论》苓桂术甘汤用之治短气,是取其能升也;桂枝加桂汤治奔豚气,是取其能降也;麻黄、桂枝、小青龙汤等用之治疗外感,是取其能散也。
5、小青龙汤原麻黄、桂枝并用,至喘者去麻黄加杏仁而不去桂枝,诚以《神农本草经》原谓桂枝主吐吸。吐吸即喘也,去桂枝则不能定喘矣。医者皆知麻黄泻肺定喘,而鲜知桂枝降气定喘,是不读《神农本草经》之过也。
6、桂枝乃木之枝干,其性入足厥阴肝经,善抑肝木之盛使其不横逆,又善理肝木之郁使其调达,故有湿郁木火之证,非桂枝不为功,临证时常配伍柴胡、蔓荆子、丹皮、栀子。
7、桂枝本营分药,得麻黄、生姜,则令营气外发而为汗,从辛也;得芍药,则收敛营气而止汗,从酸也;得甘草,则内补营气而养血,从甘也。
8、桂枝得芍药则和营,得麻黄则发汗,佐附子则壮阳,佐人参则补虚。桃仁、大黄配之则破血,阿胶、地黄配之通脉,胶饴、甘草藉之调中,白术、茯苓藉之逐湿。《名医别录》云:桂枝宣导百药,良有以也。
9、桂枝用量5到30克,量小能温阳、通脉、和营。量大则有下气、行瘀、补中之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