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源自于最近遇到的一位病人。他来自内蒙,正值壮年,身体很不错。因为患上肛瘘,已经做过两次手术了。为他检查时,我震惊了。这两次手术在他身上留下了巨大的创口,也造成了大面积瘢痕。由此,我想到在肛肠科手术中,医生需要遵循的原则:除了根治病灶外,还要最大限度保护肛门周围的组织与肌肉,保护身体功能不受太大影响。所以,这次想和大家聊聊,手术创口,究竟是大点儿好,还是小点儿好!
创口大可以彻底清除病灶
肛周脓肿属于感染性疾病。做这种手术的重要标准是――是否引流通畅。这直接决定着深部感染遗留的坏死组织,是否能尽快、完全排出体外。打个比方吧,如果河道中有脏东西,当河道较宽,水流湍急时,借助水的力量,就能将河道冲刷干净。如果引流不畅,脓等感染物质没有全部排出体外,伤口就不易愈合。所以,做这类手术时,我们主张,尽可能的使创口长一些、宽一些,对于恢复很有帮助。
“彻底”不等于大刀阔斧,而是精雕细琢
那么,是否可以理解为,做外科手术,创口越长、越大、越宽,就越容易长好?如果手术创口很小、很细、很短,是不是难以愈合?并非如此。
医学界主张,在准确处理病灶的同时,尽量保护肛门周围的组织和肌肉,不希望过于大刀阔斧,应该精雕细琢。好比一块地,被老鼠打了几条地道,抓老鼠时,可以仔细查找,将每处地道刨开,从而达到清除病灶的目的。这时,两条地道间的土壤要完好保留。不能刨开整块地。这种粗放的方法,不分好的部分还是坏死组织,都会受到损伤。所以,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保证切口大小合适,不影响功能,对病人损伤小,才是评判手术成功与否的主要指标。
多种术式结合,制定最佳方案
要想手术做精细,就要学会把复杂的问题转换成简单的,将多病灶根据情况分别处理。在临床中,可以采用多种术式相结合的方式,避免单一术式给病人造成损伤。其实啊,手术的方式可丰富了,比如切开术、挂线术、旷置引流术、开窗引流术等等,医生要灵活应变,根据情况选择针对性强的方案,最终实现胜利!
比如治疗较大的脓腔,可以采用对口引流方式,也有人称为“开窗引流”,就是在大创口的远端开一个小创口,形成多个创口引流,从而实现引流通畅,将脓液彻底排出体外。
如果遇到深部脓腔,可以采用“胶管引流”方式:将胶管放到脓腔深部,让脏东西顺着胶管流出。别小看这个“胶管”,在换药的过程中,也很有用。可以使用甲硝唑或生理盐水,顺着胶皮管进行冲洗,将深部的脏东西冲出来。冲洗干净后,里面才开始长出新鲜的肉芽,逐渐愈合。
医生的职责就是,根据不同病情,指定适当的治疗方案。既要达到根治目的,保证治愈率,又要尽量减轻对肛门的损伤,保留括约肌。这对医生的经验储备与责任心,是双重考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