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能做磁共振检查吗?这是在门诊和住院部会诊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疑问。其实质是涉及到磁共振的安全性问题。为此,2007年美国心导管诊断介入学会领衔多家学会发布的《心血管器械植入患者MRI检查安全性科学申明》和2010年美国心脏病学基金会领衔制定的《心血管磁共振专家共识》的相关内容对上述内容作了详细说明。
总体而言,心脏磁共振(CMR)的安全性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磁共振检查室潜在的吸入物、心血管植入器械及对比剂。首先,任何铁磁性物质均应严格禁止进入检查室。其次,射频脉冲可使患者体温轻度升高,可能影响植入装置的电子元件或使得植入导线升温而产生植入器械受损和工作故障。
目前,几乎所有心血管植入装置均由非磁性或弱磁性物质制成。冠状动脉支架主要由316L不锈钢、镍、钛、钛合金、镍钛合金、铂金等成分组成,属于非磁性或弱磁性物质。共识认为,植入非磁性物质制成的不含电磁元件且不会因心脏磁共振检查产热装置的患者均可以在植入后立即行心脏磁共振扫描。植入弱磁性装置的患者,如需植入后立即进行心脏磁共振检查,临床医生应充分权衡其风险和获益,考虑是否有必要推迟磁共振扫描。
通常牢固固定于血管壁的植入装置在磁场中不会发生移位,包括冠状动脉及外周血管支架、人工心脏瓣膜和瓣膜成形环、封堵伞、左心耳封堵器、下腔静脉过滤器、栓塞弹簧圈等以及胸骨固定钢丝等。例如,磁场施加于人工瓣膜的力量远低于心脏跳动、射血产生的冲击力,研究证实手术缝线固定瓣环组织的力量比4.7T场强产生的磁诱导力大得多。
一般而言,植入的冠脉支架可于术后6~8周因组织生长而进一步牢固固定,患者在术后6~8周实施3.0T及以下心脏磁共振检查是安全的。有限的临床研究也未发现CMR检查增加支架内血栓形成、产热、贴壁不良、支架移位、再狭窄等现象。回顾性研究显示,即使在冠脉支架植入术后2周行心脏磁共振检查也具备类似的安全性。因此,绝大部分经检测的冠脉支架在其植入后的任何时间接受3.0T以下的磁共振检查相对是安全的,其安全性标示为“MR Safe”;对未经检测的冠状动脉支架术后行CMR检查的安全性标示为“MR Conditional”,即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