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脊肌萎缩症
脊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MA)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发病率高,临床上仅次于DMD第二位常见的神经肌肉病。是婴儿期最常见的致死性疾病。致病基因是SMN基因。由于这个基因突变导致脊髓的前角运动神经元渐进性退化,使骨骼肌逐渐软弱、无力和萎缩。患儿或患者智力正常。
人群基因携带率和患病率情况
致病性的SMN基因突变在人群中有相当高的携带频率,一般文献报告约1/40~60;患病率~4/10,000。我国大陆缺少大规模的人群资料;台湾地区基因携带率约1~3%,患病率1/10,000。
SMA致病基因
SMA致病原因定位于5号染色体长臂的1区3带(5q13)。命名为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survival motor neuron, SMN),人的基因组含二个高度同源SMN, SMN 1和SMN2,二个基因串联排列。SMN1是功能基因,SMN2可以在同一染色体上有多拷贝,拷贝数的多少能影响患者的临床表现程度。约95%的SMA患者存在SMN1基因的纯合性外显子7大片段缺失,可以伴有外显子8的缺失,其他少数可能是SMN1基因上的小突变。
绝大多数正常人有二个(少数有二个以上)的SMN1基因,而携带者只有一个SMN1基因。
目前常规的基因检测方法只能检出基因大片段的缺失,如外显子7或/和外显子8缺失。小的点突变不能检出,需要特殊的手段。
SMA临床表现和分型
SMA主要表现为躯干四肢肌无力,对称性;下肢常常重于上肢、肢体的远端重于近段,肌张力低;面肌不受累;腱反射消失;深浅反射正常;无智力障碍,无括约肌障碍。
根据发病年龄和疾病的严重程度可以简单分为三型
第一型,重度:常在出生后6个月内出现肌无力的表现,常在2岁前因为呼级衰竭死亡。
第二型,中度:肌无力等症状常出现在6个月至一岁半之间,可以独坐,但不能自行站立或行走,多数可以活至4岁以上。
第三型,轻度:症状多在一岁半以上出现,可以自行走路,但成年后仍将常需要依靠拐杖或轮椅代步。
对诊断有帮助的辅助检查有哪些?
主要有血清CK检测;肌电图。基因诊断可以确诊。
SMA的遗传方式
SMA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遵循隐性遗传病的遗传规律。
人的染色体是成对的,所以基因也成对,其中一个遗传自父亲,另一个遗传自母亲。这二个基因我们把它们称为“一对等位基因”。隐性遗传病是指这一对等位基因均存在突变(称为纯合突变或复合杂合突变)时出现疾病表现。纯合突变指父母遗传的一对等位基因突变完全相同;复合杂合突变指一对等位基因突变不同。
对隐性遗传病而言:带有一个致病基因的个体称为携带者,无异常表现,但能将致病基因传给孩子。故只有双亲都是携带者时,才有生出患者的可能性。
遗传特点如下:①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因而与性别无关,男女患病风险均等;②患者常在同胞中出现;患者父母不发病,患者在系谱中散发或隔代出现;③父母均系基因突变的携带者,同胞患病风险1/4(25%),携带者1/2(50%);④近亲结婚时后代风险明显增大。遗传方式如下面图示。
孕前筛查和产前诊断
由于SMA在人群中有高的携带频率,在人群婚配时相对容易碰到,而携带者又没有表现,夫妻双方如果不生育终身都不会发现。对不生育的夫妻而言携带者没有异常,故也无需知道。但如果打算生育,又碰巧夫妻双方均是携带者,则就存在生育患儿的可能性,且每一次生育都有1/4的可能性是患者。
因为SMA的病情重,但智力正常,目前又没有治疗方法,患者和家庭成员均非常痛苦。故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台湾省均给打算生育的夫妻提供SMA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检测,如夫妻一方做检测不是SMA基因突变携带者,另一方无需检测;如果一方为携带者,另一方一定要做检测,因为如果也同样是携带者就有生育患儿的可能性,对这样的孕妇一定要进行产前基因诊断,明确胎儿情况,避免患儿出生。
基因检测方法
对一般人群筛查或患者检测均可以取外周静脉血1~2ml,提取DNA进行基因分析。方法有PCR电泳法、Real time PCR法和MLPA方法。第一种方法只能诊断患者,后二种方法可以检出携带者。
建议每一位希望做检测者要进行遗传咨询。强调最好到有遗传检测资质的单位进行基因检测。如果涉及产前诊断(宫内诊断胎儿)一定要去有产前诊断资质的机构检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