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许多因素与脑卒中的发生及发展有密切关系。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不可干预的,如年龄、性别、遗传和种族等;另一类是可以干预的,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等。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通过危险因素的干预,可以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因此充分认识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是防治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前提。
1、不可干预危险因素
⑴ 年龄和性别: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年龄和脑卒中发生率呈正相关,55岁后每增加10岁,脑卒中发病率增加1倍以上,50岁以上人群应作为脑卒中防治重点。
⑵ 遗传:卒中可有家族史或遗传倾向,父亲与母亲卒中史均使子女卒中患病风险增加,遗传作为卒中的危险因素也与家族成员的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有关。
⑶ 种族:不同种族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差异较大,45-55岁黑种人脑卒中死亡率是白种人的4-5倍。中国和日本等亚洲国家的脑卒中发病率均较高。
2、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⑴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公认的最重要和独立的脑卒中危险因素,无论收缩压或(和)舒张压增高均与脑出血或脑梗死发病风险呈正相关,并呈线性关系。研究表明,收缩压〉160mmHg和(或)舒张压〉95mmHg,长期高血压引起小动脉透明样变、微梗死或微动脉瘤形成,卒中相对风险约为正常的4倍。综合国际17个抗高血压研究结果,约5万病例患者经系统抗高血压治疗使卒中发病率减少38%,致死性卒中减少40%。美国1960-1995年脑卒中死亡率下降了60%,与系统的抗高血压治疗有关。
⑵ 心脏疾病(heart diseases):各种心脏疾病,如心瓣膜病、非瓣膜性心房纤颤、冠心病、心肌梗死、二尖瓣脱垂、心脏粘液瘤及各种原因所致的心力衰竭均会增加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心脏疾病是脑卒中肯定的危险因素,约75%的缺血性脑卒中死亡患者伴心脏病,有效预防可降低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①心房纤颤:患病率随年龄增加,65岁后心房纤颤患病率为5.9%,约半数心源性脑栓塞由心房纤颤所致,华法林抗凝剂治疗可使心房纤颤导致脑卒中危险减少68%,目前推荐华法林作为预防脑卒中的首选药物之一,我国仅少数心房纤颤患者用华法林治疗,心房纤颤发生脑栓塞逐年增多,心房纤颤患者若无抗凝禁忌症,包括老年病人建议合理应用华法林预防脑卒中②心脏瓣膜病:特别是二尖瓣狭窄是脑卒中重要危险因素,Farmingham研究显示,在调整脑卒中其他危险因素后,二尖瓣环状钙化致脑卒中危险成倍增加,二尖瓣环状钙合并心房纤颤可使卒中危险增加4倍,左心房扩张也是卒中的危险因素。③冠心病:可使脑卒中危险增加2倍,心电图显示左心室肥大使脑卒中危险增加3倍,心力衰竭使脑卒中危险增加4倍:约15%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并发缺血性卒中,防治冠心病和左心室肥大是预防心源性脑卒中的措施之一。心导管和血管内治疗导致脑卒中风险分别为0.2%和0.3%,围心脏手术期脑卒中发病率约为1%,心脏起搏器和射频消融等也可引起脑栓塞等并发症。
⑶ 糖尿病(diabetes):是缺血性卒中独立的危险因素,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卒中风险较一般人群成倍增加。糖尿病患者易发生脑动脉硬化、高血压、肥胖高脂血症和缺血性卒中等。一项对首都钢铁公司近2万人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糖尿病组缺血性卒中患病率是非糖尿病组的3.6倍,但出血性卒中患病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高血糖可加重卒中后脑损伤。血糖过高可引起糖化血红蛋白升高,后者氧亲和力很强,使组织供氧减少。
⑷ 短暂性缺血发作(TIA)或脑卒中史:也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约20%的脑梗死病人、约30%的完全性卒中病人有TIA史,约1/3的TIA病人迟早发生脑卒中,TIA病人脑卒中年发生率为1%-15%。TIA愈频繁,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愈大,采用阿司匹林或抗凝治疗可阻止TIA发展为完全性卒中。TIA患者颈动脉造影常发现颅内颈动脉起始斑块形成及狭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可减少TIA复发和预防脑卒中。
⑸ 高脂血症(hyperlipemia)及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可增加血液粘滞度,加速脑动脉硬化进程,是高血压和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与脑卒中密切相关,均应作为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
⑹ 吸烟(smoking)和酗酒(alcohol):吸烟可增加缺血性卒中风险约2倍,并与吸烟量呈正相关。研究表明,停止吸烟后卒中风险可在2-4年内减少。吸烟可使血液粘滞度、血液比容增高,尼古丁刺激交感神经可使血液收缩和血压升高。酗酒者脑卒中发病率是一般人群的4-5倍,明显增加出血性卒中的风险。瑞典对15077名老年人的饮酒和脑卒中死亡率关系研究,随诊20年发现死于脑卒中为769人,其中574人死于缺血性卒中,少量饮酒与缺血性卒中无显著关系,大量饮酒与高血压关系密切,急性酒精中毒者近期脑卒中发病率为65.3%。饮酒可引起小动脉痉挛,促发脑卒中。
⑺ 肥胖与不良生活方式:肥胖者易患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等,Framingham认为超过标准体重30%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不良生活方式如缺乏运动,体力活动少,饮食不当(如高摄盐量及肉类、动物油高摄入),药物滥用和脾气暴躁等。此外,感染、眼底动脉硬化和无症状性颈动脉杂音,以及血液病或血液流变学异常导致的血栓前状态(prethrombotic state)亦与脑卒中发生有关。
⑻ 口服避孕药:易发生缺血性卒中,可能避孕药中雌激素可引起凝血因子Ⅷ、Ⅸ、Ⅹ、凝血酶原、血小板数目及聚集性增加,纤维蛋白原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全血粘度增加和血流缓慢,并使血管内膜增生,促使血栓形成。
⑼ 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缺血性卒中呈正相关,与血叶酸和维生素B12呈负相关,补充维生素B6、维生素B12和叶酸能减少血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