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多发病,是引起颈肩部和腰腿痛的最常见原因。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为颈僵不适或颈背痛,单侧上肢、手指放射性疼痛或麻痛,手麻无力,双下肢发软、行走乏力似有踩棉花感,头晕耳鸣、偏头痛、眼胀、心慌、恶心、呕吐等。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表现为腰骶部、臀部和下肢疼痛,跛行、下肢麻木和肢体萎缩,严重者限制活动或有会阴部感觉异常。
椎间盘突出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具有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症状表现多样化、突出大小与症状不成比例、手术治疗率低、纤维环破裂比例大单纯膨出少等特点。
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疾病的不同病理阶段和临床表现,病人身体、心理及经济状况。主要分为非手术治疗、微创治疗和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适用于初次发病,病程较短,症状体征较轻,影像学检查显示椎间盘突出较小或年老体弱、伴有全身疾病或局部皮肤病,不能施行手术治疗者。常用的方法有卧床休息;药物治疗、牵引疗法、物理疗法、推拿、针灸、封闭、针刀等疗法。
手术疗法适用于病史超过半年,保守治疗无效,症状加重,影像学检查显示髓核突出大或游离至椎管内,伴有明显黄韧带肥厚或骨性椎管狭窄,椎间孔内或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方法有椎板开窗减压术、半/全椎板切除术、单侧椎板并关节切除术、椎间孔开窗术、黄韧带切除术、脊柱内镜显微椎间盘切除术、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人工髓核植入术、脊柱/腰椎融合术等。
介入治疗是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包括经皮穿刺椎间盘髓核切吸术、激光髓核气化减压术、胶原酶溶解术、低温等离子射频髓核成型术和臭氧溶核术等微创介入治疗。适用于经2-4周以上严格非手术保守治疗无效或再度复发、以颈肩部疼痛、手臂疼痛或坐骨神经痛、下腰痛为主要症状、神经学检查具有相应的体征、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为椎间盘突出症、病变部位和突出方向与疼痛症状相适应、身体状况能够接受经皮穿刺介入微创治疗者。
介入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方法是在电视透视下,采用经皮穿刺技术将穿刺针分别置于椎间盘内或相应椎间隙的硬膜外腔内,然后选择性引入纤维环切割器和髓核钳进行椎间盘髓核切吸术,或引入激光光纤进行激光髓核气化减压术,或引入射频头进行低温等离子射频髓核成型术,或向椎间盘内注入臭氧气体进行臭氧溶核术,或向硬膜外腔注入稀释后的胶原酶进行胶原酶溶解术,亦可根据病变程度和症状轻重采取同一通道多种介入技术的综合性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机制与外科手术相似,包括降低盘内压、改变髓核突出的方向、促使突出纤维环和髓核回缩、减轻间盘组织对神经根的刺激、解除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常规使用的激素类药物和定点注射的臭氧和胶原酶还具有抗炎、减轻神经根水中、粘连及镇痛作用。
与传统治疗方法比较介入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一针即可),见效快(术后当时或数天)、住院时间短(门诊治疗或住院1周左右)、并发症少(几乎没有)、疗效高(有效率在90%左右)、费用低等优点。
椎间盘介入结合保守治疗和术后康复处理、局部功能锻炼可进一步提高疗效和缩短疗程、减少病变复发频率和复发程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