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脏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心脏外科常见疾病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冠心病及主动脉瘤等四大类。下面逐一加以介绍
一、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是由于胎儿心脏在发育过程中受到干扰,使部分发育停顿或缺陷所致。常见原因如母体营养障碍,维生素缺乏及代谢病及母体服用某些药物或较长时间放射线照射等。常见先天性心病包括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及法乐氏四联症等。襄阳市中心医院心胸外科陈家军
先天性心脏病轻者无症状,重者可有活动后呼吸困难、紫绀、晕厥及生长发育迟缓等。常见先心病可通过症状、听诊杂音及心脏彩超等即可作出诊断。随着心脏疾病诊断方法及外科手术治疗技术的进展,目前绝大多数先天性心血管病均能获得明
二、心脏瓣膜病
正常的人体心脏共有四个心腔和四组心脏瓣膜,即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其功能是使心脏内的血流能够保持单向流动,维持人体正常的血液循环。但是由于风湿、感染等原因可导致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造成心脏血流动力学异常,增加心脏负荷,以致心功不全乃至衰竭,最终导致死亡。
心瓣膜病常有活动后心慌、气短、咳嗽、咯血、不能平卧,下肢浮肿,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表现。主动脉狭窄或关闭不全的患者还可能出现晕厥和酷似冠心病的心绞痛。如果合并房颤,血栓形成,还可因血栓脱落出现脑栓塞“中风”或肢体栓塞的症状。瓣膜病人最特异的体征是病变瓣膜区听诊的特异性杂音,尽早到医院找有经验的医生,行心脏超声检查是及早诊断的最佳办法。
外科手术是治疗心脏瓣膜病的根本方法。仅靠药物治疗不可能逆转瓣膜疾病。目前临床广泛采用的手术方式有瓣膜成型术和瓣膜置换术。瓣膜成型即瓣膜修复,虽对患者益处很多(可节省人工瓣膜费用,且术后无需长期吃抗凝药),但对手术医生的要求较高,有一定的再手术风险,患者术前要慎重考虑。
现今的医用置换瓣膜主要有机械瓣和生物瓣两种。前者具有使用寿命长(预计使用寿命40--60年),价格相对低廉等优点(国产瓣约4000元左右,进口瓣约15000元左右),其缺点是1、术后需终生服用抗凝药,2、服用不当可引起大出血或栓塞,3、有噪音,4、机械故障,5、抗凝药可引起妊娠期间大出血,6、抗凝药可引起胎儿畸形可能。生物瓣避免了上述缺点,但价格较贵和使用寿命有限(仅20年左右),所以更适合年纪较长的患者或欲生育的女性,术后不需服药是其优势所在。
三、冠心病
冠心病的全称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主要是由于供应心脏血液的冠状动脉因为粥样硬化等原因,管腔狭窄,造成心肌供血不足。轻者可以出现心绞痛,重者可以造成心肌梗死,甚至猝死。临床主要表现是胸痛或胸闷、憋气,尤其是在活动后或情绪激动时出现的胸痛,或因缺血坏死临床引起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是中老年常见多发的后天性心脏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是目前被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最直接、最可靠的一种检查手段,被喻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
冠心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3个方面,即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治疗方法的选择主要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一般来说,冠状动脉病变较轻、管腔狭窄不超过50%的患者,以药物治疗为主,能够缓解冠心病的某些症状,但不能延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因此是一种姑息性治疗。对于冠状动脉病变较为局限,狭窄超过50%的患者,可选择介入治疗,但再狭窄发生率相对较高。如果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比较重、累及的血管支数比较多,则应该选择冠脉旁搭桥术,恢复冠状动脉病变远端的血液供应,可以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极大的改善。
四、主动脉瘤
主动脉瘤是指主动脉管壁因各种原因,如先天畸形、炎症、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外伤等引起的瘤样扩张。主动脉夹层是因主动脉内膜的破裂,高速的血流通过主动脉内膜破裂口冲入主动脉壁中层,在中层形成一个新的腔道,随时都可能破裂,对生命构成极大的威胁。常有疼痛和压迫这两个症状。超声波、电脑断层扫描(CT)及核磁共振(MRI)检查有助于诊断。
手术治疗是唯一的方法。主动脉瘤的手术治疗,包括动脉瘤切除与人造或同种血管移植术,目前手术死亡率低于5%,但年龄过大,有心、脑、肾或其它内脏损害者,手术死亡可超过2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