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病是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疾病,中医认为本病多系居住水土失宜、或七情内伤、或饮食失调、或禀x不足,以致气滞、痰凝、血瘀壅结于颈前,逐渐肿大,或结而成块。现代医学认为主要发病诱因系先天遗传、情志抑郁、病毒感染等所致,形成碘缺乏病、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状腺肿瘤以及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等疾病。古往今来,有的医生对此类疾病的治疗多常用海带、海藻、昆布、海浮石、海螵蛸等理气化痰、散结消瘿类富碘中药进行治疗。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海带、海藻、昆布等主要成份为碘,海带的含碘量为最高,其次是海藻、昆布这充分说明海带等海产药物治疗甲状腺病。
人体必需的各种微量元素都有定的安全范围,缺少了会患元素缺乏症,多了又会出现中毒及不良后果,碘元素也是这样。在临床应用中不难发现,上述富碘药物用于甲状腺病,有时效果并不理想,甚至还会出现越治越坏、病情加重的现象。其原因究竟为何?这主要是在用药时,识因不明,辨证不清而致。临床实践证实,使用此类药物治疗甲状腺病要掌握三个原则:
其一,禁用于高碘甲状腺肿。甲状腺肿大多是由碘缺乏所致,这已为人们所熟知,但还有相当大的―部分是由高碘引起的,如果错把高碘甲状腺肿当作缺碘甲状腺肿,就会越治越坏,越防越重。1979―1980年河北省首先报告了渤海湾海滨居民中由于饮用高碘深井水引起了高碘甲状腺肿。后发现山东的渤海湾沿海等地同样有水源性高碘甲状腺肿。除去水源性高碘甲状腺肿以外,尚有因食用碘化食盐、碘化面包及高碘食物引起的食物性高碘甲状腺肿,或在防治缺碘性地方甲状腺肿过程中用药不当都可以引起药物性高碘甲状腺肿。虽然现在临床上看到的甲状腺肿大部分是缺碘引起的,但是还有一部分是高碘引起的。高碘甲状腺肿的临床表现与缺碘甲状腺肿基本相拟,只是触诊时感到稍微硬实,实验室检查尿碘显著增高,多达1000μg/日以上,甲状腺吸碘率很低。高碘甲状腺肿越吃含碘药物(或饮食)则腺肿越大,因此在治疗中或治疗后必须禁用含碘药物或高碘饮食。
其二,慎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多伴有甲状腺肿大,其是由于甲状腺病态地分泌过量甲状腺素、体内代谢增强而引起的疾病。对于甲亢的治疗,现在一般不主张使用海藻、昆布等含碘较多的药物,碘剂虽然能抑制甲状腺素的释放,但不能抑制甲状腺素的合成,若长期使用碘剂,于甲亢不利,故临床宜慎用。从中医辨证来看,甲亢多表现为肝火亢盛证或气阴两虚证,治疗重在滋阴降火。此时若用消瘿散结的药物,应慎用海藻、昆布等咸寒之品。
其三,孕妇慎用补碘。若孕妇补碘过多,可以抑制孕妇自身的甲状腺功能,也可能直接损害胎儿和新生儿的甲状腺功能。文献报道,由于胎儿和新生儿机体组织极为脆弱,有17.6%的婴儿皮肤接触碘元素会引起一过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在经典医学著作中就载有母体高碘可造成胎儿甲状腺功能低下或甲状腺肿的解释。孕妇高碘对胎儿甲状腺合成的抑制作用,医学上称为“沃本夫―柴可夫效应”。所以,国内外许多医药学专家都主张孕妇和新生儿必须补碘,但是给孕妇和新生儿服用含碘药物又必须持慎重的态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