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自西医传入中国始就有不少前人为之探索。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历届国家领导人提倡呼吁。中西医结合的前辈们为之奋斗,已做出为世人瞩目的成绩。并以此架起了与西医交流的桥梁,使中医走出国门。为西方世界认识、接纳、学习。是中西医结合使中医和西医有了互相欣赏和认可的一个舞台。
中医和西医都是研究和实践人体生理、病理疾病的诊疗和保健的科学。虽然方法、手段、理念不尽相同,但终有共同之处。中医西医都有解剖学,都有心、肝、脾、肺、肾、大脑等。正是由于中医已有了心、肝、脾、肺、肾之名称,西医学翻译过来才落实了这些名称,就算是认可和结合的开始吧!
就拿泌尿男科医生所熟知的肾来说,西医和中医就是有大同,也有小异。
中医的肾包括了肾上腺、肾和生殖腺体,这一点显然比西医宽泛了一些。
中医说肾是先天之本,是人体健康生存的基础。肾先天发育的好、功能好身体就健康,否则就出现一生挥之不去的体弱多病。如肾缺如、肾动脉狭窄,肾旋转不全,肾盂输尿管交接处狭窄,最终肾性高血压等肾先天性因素引起的疾病都是西医所熟知和处理很感头疼的疾病。
中医说肾主水;肾有病变影响尿液形成,排尿,多囊肾后期引起肾功能受损。肾上腺皮质醇症,皮质酮症,醛固酮症等,引起的水盐代谢紊乱,全身浮肿等自不必说。就是肾炎,肾功能衰竭后全身的表现也是一目了然的。更有心钠素,由肾组织产生,其对水,电解质的解质代谢调节作用可知肾主水的含义。
肾结石,痛风后期,影响了肾功能,对水的代谢和蛋白质的代谢产物的排出受损。代谢产物大量存积于组织肌肤之中的现象,都充分体现了肾主水的理论。肾主水是人们经历数千年的实践观察和体会,才总结出的中医理论之一。
中医说肾主骨生髓:维生素D3在肾组织内合成对骨的生长代谢是如此重要 。调节血红蛋白的红细胞生成素也是在肾内产生,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就是痛风病,肾受损的同时,大量嘌呤代谢产物沉积于骨关节,引起疼痛。对肾主骨的学说也是一个佐证。当然高钙血症,甲状旁腺瘤在引起骨关节病变的同时,对肾的损害,肾结石形成也充分体现了肾与骨病之间的密切关系。
中医说肾主生殖:不要说肾功能衰竭引起生精功能下降而诱发不育,也不要说中医的外肾―睾丸病变引起不育。今天已知与精子活力明确相关的肉碱就是在肝肾产生而在附睾大量存在。就说肾先天发育缺如,精囊、输精管缺如,这一不多见的纤维囊性病,是多么使人为中医肾主生殖学说而感到惊讶和赞叹啊!
肾虚则毛枯发脱:雄激素对蛋白的代谢和全身毛发的生长的影响自不必说,就是睾酮在5a还原酶作用下转变成双氢睾酮对毛发的影响也是大家所熟知的。
中医的肾虚是亚健康状态雄激素水平下降,睾酮产生障碍等多属肾虚,引起性功能障碍就更好理解了。
肾开窍与二阴,影响前阴尿道的开合,由于性激素脉冲式的分泌使性器官发育成熟以后性冲动是不可避免的。引起尿道及周围组织、前列腺的充血等而引起排尿症状经常出现。就是随年纪增大,睾酮转换成双氢睾酮增加引起前列腺增生,出现排尿困难等就更佐证了肾开窍与二阴的学说。
以上列举充分体现了中西医理论相通和东西方医学的默契。由此看来中西医结合难道还有什么困难吗?走中西医结合之路,发展我国男科事业。中西医应携手共建。两种医学在研究发展自己的同时探索和发现对方的优势和亮点,找到相通和共同之处,兼收并蓄更能给自己开拓眼界和思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胸怀若谷容纳百川才有机会融会贯通。
由于文化理念的区别,中医的产生和发展受人文社会学的影响极深,成为具有明显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属性的自然科学。而西医学则是比较单纯的自然科学。
正因为如此,中医治病针对的是得了病的人,落脚点是人。由于每个人的个体体质、心理素质、社会关系、年龄、性别不一,对于同样的病况反应不一。临床上也就出现了不同的症候。所以中医治病是辨证施治。对病人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治疗。中医治病还强调“医人”。要医人、就要懂这个人,也就是中医重视“意”。医生要懂得一些心理学,要有对病人的洞察力,能看透病人的病情和心情,知道病人的痛处和敏感点,交流中能心有灵犀,对不同承受力的并恩能恰如其分的点到为止。这样病人才能对医生产生尊敬感、可靠感、信赖感。才能全盘说出自己的病况,配合治疗。就是医者意也。上述三点(辨证施治、医人、医者意也,)也是我们男科医生应借鉴的。
中西医结合将两者之长都发挥出来,首先是提高临床效率,进而探索理论上的结合。要做到理论上的结合,最好是两种医学理论都掌握,并在临床和科研中反复验证、总结、提高。
要使两种医学从理念到理论上都有所丰富、创新和推动。医学家是不断学习,反复实践的职业,两条腿走路,中西医两种技能都掌握是最理想的了。
中西医结合是中国男科发展之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