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出汗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几乎所有的宝宝都有过这种情况,尤其是在宝宝晚上睡觉的时候,出汗的情况就更加明显了,有时候晚上睡觉不给宝宝盖东西,宝宝还是一身的汗,而家长并没有感觉到宝宝很热,那么宝宝出汗多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其实宝宝爱出汗与宝宝自身的生理特征分不开的。由于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新陈代谢较成人旺盛,所产生的热量及代谢产物也相对较多,而且婴幼儿皮肤含水量较多,皮肤表层微血管分布较多,所以由皮肤蒸发的水分也多,再说宝宝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对冷热的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在入睡时,主管汗腺的交感神经通常比较兴奋,因此宝宝夜间容易出汗就不难理解了。
其实宝宝爱出汗不一定是坏事情,因为汗液可以带走体内多余的热量和一些诸如尿酸、脂肪酸等代谢产物,对宝宝的健康是非常有利的。但是如果宝宝出汗的量特别大或者伴有其他的不适,有可能是一些疾病的表现,家长们就特别需要注意了。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判断宝宝的出汗是否正常呢?在医学上通常把出汗分为生理性出汗和病理性出汗。
生理性出汗是指孩子发育良好,身体健康,无任何疾病引起的睡眠中出汗,这样出汗往往见于入睡后半小时之内,且以额头汗出为主,一般在睡后2小时之内慢慢停止,多见于3~7岁的小儿,并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失。此时宝宝睡眠时比较安静舒坦,呼吸均匀而没有声响,有时小脸蛋上会出现一些有趣的表情。
生理性出汗尤其多见于活泼好动的孩子,白天运动量大,产生的热量多,机体未能将多余的热量散发出去,入睡后通过出汗散发多余热量,以保持正常体温。此外,如果小儿在入睡前喝牛奶、吃巧克力等高热量的食物,入睡后机体大量产热,可以引起孩子夜间出汗增多。
另外,室温过高、卧室通风不良或保暖过度也是小儿睡眠时出汗的常见生理性原因。因此我们应该要注意适当减少孩子白天尤其是临睡前的活动量,注意房间的通风,不要给他们吃大量的高热量食物,被褥随季节增减。
病理性出汗是指在某些病理因素作用下机体出汗量明显增加,而且通常整夜汗出不止,透枕湿衣。
病理性出汗的原因很多,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 婴幼儿活动性佝偻病:是病理性出汗最常见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婴幼儿生长发育速度比较快,体内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多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通常除夜间多汗外,还伴有烦躁、吵夜、易惊醒、方颅、枕秃、鸡胸等症状。如果有上述症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适量补充维生素D及钙剂。饮食时也应注意多食富含钙质的食物, 如鱼、虾皮等。通过积极治疗,多汗可被很快纠正。
2、 活动性结核病:结核病的发病率近年来有增高的趋势,小儿活动性结核病常见的症状有咳嗽、低热、疲乏无力、食欲减退、消瘦等。病儿白天活动时易出汗称为虚汗,夜间的出汗称为盗汗,常常一整夜出汗不止。家人或邻居可能有结核病史。如怀疑孩子感染了结核,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做肺部X线、结核菌素试验等相关检查。
3、 低血糖:低血糖的出汗常常发生在凌晨12点以后到天亮前,同时伴有面色苍白、脉搏细弱而快,这时可给孩子喝些糖水,一般可以纠正。 如果宝宝有这种情况,家长需要高度重视,因为严重的低血糖可以引起宝宝凌晨的“悄然死亡”。需要立即到医院就诊,明确低血糖的病因,及时诊断和处理。
此外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营养不良、吃退热药过量等都会引起病理性出汗,因此孩子如果有病理性出汗需要到医院就诊,检查是否有相关疾病。
无论出汗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的,家长的护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小儿出汗量比较多,要及时用干毛巾擦干皮肤,及时换衣服,动作要轻快,避免小儿受凉感冒。注意及时补充水份和盐份。可以补充口服补液盐,或白开水加点食盐、糖。
汗出多了微量元素也容易丢失,同时建议适当的补充微量元素。被褥也要经常晾晒,日光的作用不仅在于加热干燥,还有消毒杀菌的作用。此外,对于体质较弱的小儿,应进行有计划的体质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