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带我回家,我不要看医生!”在儿科门诊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恐医症”的患儿。怕看医生,往往是因为孩子以往的经历或听人讲过吃药打针、化验的痛苦造成的。因此,成人平时要注意对孩子进行教育,使他们了解生病看医生、打针吃药是治疗疾病的必要方法。此外,还可以巧妙运用各种应对方法。
给孩子树立勇敢形象
如请看过医生且表现勇敢的孩子现身说法,使孩子的思想感情和注意力沉浸在故事情节中,对这些形象产生学习和模仿的愿望,从而把看医生的可怕,在心理上消除或降到从属地位,然后及时地把这些形象和孩子自然联系起来,用鼓励的方法使模仿的要求变为孩子自我表现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孩子是能够接受医生治疗的,也可以忍受找针吃药的痛苦。
模拟看病做游戏
可以给孩子买一个医生看病的玩具医药箱,有注射器、听诊器、盘子等。平时在家时,亲子之间或小伙伴之间经常玩一些医生看病的游戏。让孩子觉得看病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这个游戏可以让孩子了解并熟悉看病过程,了解了自然就不怕了。
转移孩子注意力
家长可以利用孩子思想幼稚和特点,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其他方面。比如可以向孩子提出去看医生,然后在医院可以看书、玩洋娃娃等,这样孩子的注意力就集中到选择书或洋娃娃上了,看医生就在无形中,变成不是问题的事了。
家长镇静宝宝自然放松
孩子有病,全家人都很焦急,但依然要从容自信地安排好一切,父母的平和镇静,让孩子放松。否则,家长的紧张慌乱不但容易丢三落四,不安的心情还会传染给孩子,让孩子惶恐不安。另外,去医院看医生不必兴师动众,全家人前呼后拥,这样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以为看医生是了不得的大事。让孩子感受到生病去看医生是很自然的事情。如果对孩子强制性打针、吃药,那么更会对孩子造成极大的伤害,加深对医生的恐惧感。
看病前对孩子实话实说
不妨跟你的孩子进行一场正式的对话,告诉他看医生能使他的病快点好起来,简单解释看病的过程,实事求是地回答他的所有问题,对于各种检查,疼就是疼,不疼就是不疼。对孩子讲真话,让他有一定的思想准备,这样他在医院的表现自然会好一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