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养肺平喘穴位注射
【作用机理】
穴位注射是根据所患者疾病,按照穴位的治疗作用和药物的性能,选用相应的穴位和药物,并将药液注入穴位内,以充分发挥经穴和药物对疾病的综合效能,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应症】
各种急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COPD、过敏性鼻炎等。
【禁忌症】
孕妇、糖尿病并发皮肤病者、严重心肺疾病者。
【操作流程】
1、穴位选择 选穴原则采用中医辨证选穴,实证可选用尺泽、曲池、丰隆泻热化痰祛邪,虚证可选用肺俞、肾俞、足三里补肺健脾益肾扶正。
2、药物及注射剂量
肺气虚选用黄芪注射液, 兼有热证可选用痰热清、喜炎平、双黄连等,兼有血瘀证可选用丹参注、红花、香丹注射液,亦可选用维生素B12、维生素B1等。剂量可用原药物剂量的1/5~1/2。一般以穴位部位来分,头面部可注射0.3~0.5毫升,四肢可注射1―2毫升,胸背部可注射0.5~1毫升。
4、操作
取舒适体位,选择适宜的消毒注射器和针头,抽取适量的药液,在穴位局部消毒后,右手持注射器对准穴位或阳性反应点,快速刺入皮下,然后将针缓慢推进,达一定深度后产生得气感应,如无回血,便可将药液注入。凡急性病、体强者可用较强刺激,推液可快;慢性病、体弱者,宜用较轻刺激,推液可慢;一般疾病,则用中等刺激,推液也宜中等速度。
【注意事项】
1、对患者说明治疗特点和注射后的正常反应。如注射后局部可能有酸胀感、48小时内局部有轻度不适,有时持续时间较长,但一般不超过1日。
2、严格消毒,防止感染,如注射后局部红肿、发热等,应及时处理。
3、注意药物的性能、药理作用、剂量、配伍禁忌、副作用、过敏反应,及药物的有效期,药液有无沉淀变 质等情况。
4、年老、体弱者,选穴宜少,药液剂量应酌减。
二、清肺化痰中药雾化
【作用机理】
中药雾化吸入疗法是现代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指经雾化装置的中药液体变成微小雾粒或雾滴,悬浮于吸入气中,使气道湿化和中药药液吸入呼吸道,通过局部给药,达到清肺、化痰、解痉平喘的治疗作用。
【适应症】
呼吸道炎症如咽炎、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鼻窦炎、肺炎、慢支、慢阻肺、哮喘等,呼吸道分泌物粘稠,痰多难以咳出。
【禁忌症】
既往易致敏体质,对雾化药物有过敏史及不能耐受雾化者禁用。
【操作流程】
将清肺化痰协定方中药汤剂浓缩成100毫升,每次取5-10毫升高压泵雾化吸入。也可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痰热清、双黄连、支炎合剂、蒲地兰、喜炎平等雾化治疗。
【注意事项】
1、协助患者选择舒适体位,一般选择半卧位或坐位。
2、治疗前,应助患者咳出或吸出痰液,以免妨碍雾滴深入。治疗后1―2小时内协助患者叩击背部,并鼓励患者咳嗽。
3、口含嘴为一次性单独使用,避免交叉感染。
4、治疗过程随时注意有无呛咳,雾化时间不宜太长,以10分钟左右为宜。
三、养肺扶正穴位埋线
【作用机理】
在针灸经络理论的指导下,将医用羊肠线埋入相应穴位区域,一方面利用羊肠线作为异性蛋白埋入穴位,可提高机体应激、抗炎能力;同时羊肠线在组织中被分解吸收对穴位的持续刺激作用治疗疾病的方法。
【适应症】
急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过敏性鼻炎等缓解期。
【禁忌症】
(1)5岁以下的儿童慎用。
(2)严重心脏病患者不宜使用,如必要时,不宜强刺激,埋入的羊肠线不宜长。
(3)精神紧张,过劳或过饥者,禁用或慎用埋线,避免发生晕针。
(4)月经期、孕妇及妇女有习惯性流产者应禁用。
(5)不宜在皮肤破损处埋线,以免旨起感染等不良后果。
(6)关节腔内不宜埋线,以免影响关节活动及关节腔内发生感染。
(7)有出血倾向性疾病者。
【操作流程】
穿刺针埋线法:常规消毒局部皮肤,镊取一段约0、5-1cm长已消毒的羊肠线,放置在穿刺针针管的前端,左手拇食指绷紧或捏起进针部位皮肤,右手持针,刺入倒所需的深度;当出现针感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羊肠线埋植在穴位的皮下组织或肌层内,针孔处覆盖消毒纱布。
【注意事项】
1、埋线针为一次性的医疗产品,保证一穴一针,避免交叉感染。
2、埋线后局部出现酸、麻、胀、痛的感觉是正常的,是刺激穴位后针感得气的反应。体质较柔弱或局部经脉不通者更明显,一般持续时间为2-7天左右。
3、埋线后6-8小时内局部禁沾水,不影响正常的活动。
4、局部出现微肿、胀痛或青紫现象是个体差异的正常反应,是局部血液循环较慢,线体的吸收过程相对延长所致,一般7-10天左右即能缓解,不影响疗效。
5、体型偏瘦者或局部脂肪较薄的部位,因其穴位浅,埋线后可能出现小硬节,不影响疗效,但吸收较慢,一般1-3个月左右可吸收完全。
6、严格掌握适应症、禁忌症。
7、埋线后以清淡饮食为主,忌烟酒、海鲜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四、冬病夏治穴位贴敷
【作用机理】
穴位贴敷法既有穴位刺激作用,又通过皮肤组织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发挥明显的药理效应,因而具有双重治疗作用。还能促进和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调动人体的内在抗病能力,调整机体和外界环境的平衡,并调节人体的动态平衡,从而达到四季养生的目的。
【适应症】
肺病科穴位敷贴主要用来防治各种肺系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变应性鼻炎等。
【禁忌症】
1 孕妇、2岁以下婴幼儿慎用。
2 对敷贴药物过敏者不宜贴敷。
3 皮肤病,以及皮肤有破损或有皮疹者。
4 严重的荨麻疹患者。
5 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严重心肺疾病患者不能耐受者慎用。
【操作流程】
1、选择敷贴药物 根据患者体质、症候表现辩证选用相应的敷贴药物。
2、选择敷贴穴位 选择4-10个穴位:大椎、肺腧、定喘、脾腧、膈腧、云门、肾腧、檀中、天突、丰隆穴、足三里、三阴交等。
3、贴敷方法 根据所选穴位,采取适当体位,使药物能敷贴稳妥。视患者的皮肤反应确定贴敷时间。
【注意事项】
(1)随时调配使用,贴敷期间注意病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
(2)对胶布过敏者,可改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
(3)贴敷药物部位出现水疱者由医师处理,防止感染。
(4)治疗期间禁食生冷、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
五、纳气平喘耳穴压豆
【作用机理】
中医理论认为,人的五脏六腑均可以在耳朵上找到相应的位置,当人体有病时,往往会在耳廓上的相关穴区出现反应,采用药籽或菜籽等物品贴压刺激这些相应的反应点或穴位,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通经活络、调节气血、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应症】
各种疼痛性疾病,各种慢性、炎症性、功能紊乱性、过敏与变态反应性以及内分泌代谢性病症。
【禁忌症】
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及有习惯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操作程序】
选择1―2组耳穴,进行耳穴探查,找出阳性反应点,并结合病情,确定主辅穴位.以酒精棉球轻擦消毒,左手手指托持耳廓,右手用镊子夹取割好的方块胶布,中心粘上准备好的药豆,对准穴位紧贴压其上,并轻轻揉按1-2分钟。每次以贴压5-7穴为宜,每日按压3-5次,隔1-3天换1次,两组穴位交替贴压。两耳交替或同时贴用。肺病常用穴位有咽喉、支气管、肺、肾上腺、大肠、脾、胃等穴。
【注意事项】
1、取穴宜根据主要病症取其反应明显的穴位,要少而精,每次以贴压5-7穴为宜,每日按压3-5次,隔3天更换1次,如有污染及时更换,两组穴位交替贴压,两耳交替或同时贴用。
2、贴压耳穴应注意防水,以免脱落。夏天易出汗,贴压耳穴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长,以防胶布潮湿或皮肤感染。
3、如对胶布过敏者,可用粘合纸代之。
4、耳廓皮肤有炎症或冻伤者不宜采用。
5、对过度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年老体弱、孕妇按压宜轻,急性疼痛性病症宜重手法强刺激,习惯性流产者慎用。
六、活血养荣沐足法
【定义与原理】
中医学认为“久病人络”、“久病多瘀”、不通则痛”。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出现的麻木疼痛、下肢拘挛等,主要是由于气血瘀滞,血行不畅,气血不能通达于四肢末梢、肌肉筋脉失荣所致|,属于中医学的“痹证”范畴。故治宜以温经活血、养血通络为主。药理学研究证明,此类中药有疏通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局部血流量的作用。中药沐足通过热、药的双重作用取效,热能松弛肌筋、疏松腠理、活血通络;药物在热能的作用下通过皮肤孔穴、俞穴等直接吸收进入血络、输布全身而发挥药效作用,可促进血液循环,扩张血管,改善周围组织营养,激发机体自身调节功能。
【适应症】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痛风,骨关节炎,糖尿病足0级
【禁忌症】
有皮肤溃烂,感觉功能严重减退
【操作流程】
操作
药用艾叶30g,红花30g,黄芪20g,当归20g,川牛膝20g,桂枝20g。上药煎药液2000ml。待温后浸浴足部,温度低于39℃为宜。每日睡前1次,每次30min,
【注意事项】
1、热证发烧、皮肤过敏或有疥疮、损伤等不能使用本疗法。
2、温度要适当,避免烫伤皮肤。
3、观察皮肤有无潮红、水泡,如有烫伤,应立即停止,局部涂抹治疗烫伤的药物。
七、静电理疗穴位贴敷
【定义与原理】
本品利用静电场的持续作用,改善局部微循环,增强肌体细胞活力。通过局部、穴位贴敷,有祛瘀消肿、舒筋活络、散寒祛痛的作用,促进疼痛病症的康复。
【适应症】
适用于颈、肩、腰、腿等关节和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疼痛。可用于肩周炎、颈椎病、风湿关节炎、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跌打损伤、网球肘、扭伤、引起的关节酸痛、肿胀、麻木及老年性关节病和肌肉损伤引起的疼痛的辅助治疗。
【禁忌症】
1、孕妇禁用、配带心脏起博器者禁用
2、皮肤溃烂处禁用
【操作流程】
1、核对医嘱、治疗卡、床号、姓名。
2、根据不同的疾病选取穴位,其中以痛点为阿是穴。
3、将高压静电理疗贴剪成1x25px大小,再以专用贴敷材料贴在穴位上。
4、12小时后换下。
【注意事项】
敷贴后若有不适停止敷用
八、通经养胰穴位注射
【定义与原理】
根据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出现肢体麻木,肌力减弱,肌肉萎缩等症状,多辨为痿证。尤以下肢为甚。《素问・痿论》有“治痿独取阳明”之说,故取穴尤重阳明,取手、足阳明经合穴足三里、曲池及原穴合谷,使脏腑气血通畅。宗筋得养,则痿证可除。血瘀也为本病主要病理因素,瘀阻经络,不通则痛。经络阻滞,气血不和,血不荣筋,又见四肢末端麻木不仁。故治当“以通为要”,针对主症,治疗选穴当注重选用四肢穴,尤其是下肢穴位,以直达病所,通调四肢气血,活血祛瘀通络。如足三里、三阴交、合谷等,所以本科室独取足阳明经合穴足三里进行,药物主要使用维生素B12,丹参注射液,,黄芪注射液
【适应症】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禁忌症】
皮肤溃烂处禁用
【操作流程】
1、核对医嘱、治疗卡、床号、姓名
2、选取穴位,对穴位皮肤消毒
3、得气后注射
4、注射后注意对患处的保护,防止感染、
【注意事项】
对发热的病人不要注射
对穴位已经有感染的患者应该停止
注射3小时内不要接触水
附:肺病常用穴位定位及功效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功效:健脾益肺,利湿化痰。
丰隆: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功效:化痰止咳。
尺泽: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功效:调理肺气,清热和中。
曲池: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功效:疏风清热。
肺俞: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功效:调补肺气,补虚清热。
肾俞: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功效:补肾纳气平喘。
肺病常用穴位功效:
膻中: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连线之中点。功效:宽胸理气、活血通络、清肺止喘、舒畅心胸。
定喘:俯卧位或正坐低头,穴位于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定大椎穴,旁开0、5寸处。功效:止咳平喘,宣肺理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