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研究显示,心理社会因素是决定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医学心理专家指出,家庭稳定、婚姻美满、人际关系和谐、有可信赖亲友的人,其患病率明显低于生活孤独者或心理压力重的人。人类疾病中有50%左右与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有关,而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又多与心理因素相关,有时心理因素甚至起主导作用。现在,癌症仍居我国城市居民死亡原因之首。因此预防癌症也应关注心理、行为、环境、遗传等诸多因素。
精神创伤与癌症关系密切 。有位学者曾对250名妇女的子宫癌的发病原因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表明,有156人曾遭遇过重大不幸事件。1977年德国医生Gromer调查了大批癌症病人,发现他们过去均曾有过长期的内心压抑经历。1980年有关专家对在白求恩医科大学肿瘤科住院的50名患者,与同时住在内科的50名患者做了回顾性调查,统计其自8岁后是否遭遇过重大精神创伤,结果肿瘤组有37人(占74%)曾遭遇过,而内科组仅有15人(占30%)曾遭遇过。这些研究均表明精神创伤与恶性肿瘤发病关系密切。
性格影响免疫功能 。人的性格具有可塑性,其形成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文化素养、社会地位,以及所受的家庭影响与学校教育、社会实践相关,故培养良好的性格应从小开始。具有乐观、开朗、正直性格的人,常表现得热情、坦率和乐于助人,易得到别人的帮助和理解,人际关系好而矛盾少,当遇到心理应激反应时,也能表现出较强的耐受性,从而保护了自身的免疫功能。性格良好的人,往往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及辩证的思维方法,能够较好地适应工作、生活和社会环境,较少忧愁和烦恼,即便产生了不良情绪,也能很快自我化解,因此具有较为健全的免疫力。1984年,有人对100名癌症患者与100名健康人做了艾森克成人问卷测验,结果发现,癌症患者多具有紧张、压抑、焦虑易怒、多疑善感及情绪不稳定等个性特征。
好心情有助于防疾病 。好心情来源于人对客观事物的理解,好的情绪状态可使大脑及下丘脑等神经系统通过激素、神经肽、神经递质等信息分子,作用于免疫细胞,从而增强其免疫功能,这对防病防癌非常有利。其中,α-干扰素可抑制儿童血管瘤和白血病发生;抑瘤素M可抑制黑色素瘤、肺癌、膀胱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的发生;白血病抑制因子可抑制白血病发生;肝细胞调节因子可抑制肝癌细胞、黑色素瘤细胞及鳞癌细胞的生成等。人类部分癌症由基因遗传所致,但基因有结构基因与调控基因之分,后者可因人们良好的饮食、环境和心理状态而朝好的方向表达,从而避免癌症的发生。
在临床上常常看到,同样是得肺癌的人,同样的分期,同样的细胞类型,短的有不到一个月就去世了,长的有能活到7、8年。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临床上有句话,三分之一的癌症病人都是吓死的,其实就是这些病人的心理素质差,自己被癌症吓倒了,自己放弃了,肌体也就不能奋起与癌症做斗争了,就像打仗一样,将领逃跑了,必然是一败涂地,被癌细胞侵占了重要器官,导致短期内死亡。
所以治疗癌症,最主要就是科学的治疗与积极乐观的心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