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暴力或慢性劳损等原因所造成的肌腱、韧带、筋膜、关节囊、关节软骨及其他各种软组织的损伤,统称为伤筋。筋的范围比较广泛,伤筋是伤科最常见的疾患。
一、伤筋病因
(一)外因
外因主要指外力的伤害,与外感六淫之邪关系密切。根据外力的性质,一般可分为直接暴力、间接暴力和持续劳损三种。直接暴力、间接暴力撞击、挫压、牵拉、扭转等均可引起急性伤筋;持续劳损可造成慢性伤筋。某些长期、单调、反复的动作,积劳也可发生劳损伤筋。伤筋之后,复感风、寒、湿邪,局部伤瘀挟痹,使伤筋病程较长,恢复缓慢,易转为慢性伤筋。
(二)内因
伤筋的病因与患者年龄、体质、局部的解剖结构等内在因素关系密切。小儿筋骨发育不全,易发生扭伤、错缝、桡骨小头半脱位。青壮年活动运动多,故筋肌断裂、撕裂伤较为常见。而老年人气血虚弱、脏腑衰惫,则关节劳损、筋肌粘连、活动功能障碍的疾病常见。体质虚弱,稍过劳累,即感筋骨酸痛,易发劳损。有些部位的解剖结构较弱或解剖结构特殊也容易造成一些损伤。如肩关节关节盂浅窄,关节前下韧带较薄弱,故损伤的机会较其他关节多。
伤筋疾病的发生,外因是重要条件,内因是基础。不同的外因可引起不同的筋的损伤,但由于内因的影响,在同一外因情况下,伤筋的种类、程度和性质都可有所不同。只有这样全面地理解伤筋的病因,审因论治,才会对伤筋的诊断、治疗产生积极的指导作用。
二、伤筋的分类
目前常用的分类方式主要有三种:
1、根据病程不同分类
(1)急性伤筋:指由暴力引起的,不超过2周的新鲜的筋的损伤。
(2)慢性伤筋:多指急性伤筋失治或治疗不当,超过2周的筋的损伤。积劳成伤筋,慢性劳损造成的筋的损伤也属此类。慢性伤筋好发于多动关节及负重部位。急性伤筋患者如果不进行及时和有效的治疗,迁延日久,伤处气血滞涩、血不荣筋,导致筋肉挛缩、疼痛、活动受限,变为慢性伤筋。
2、根据暴力形式不同分类
(1)扭伤:扭伤指间接暴力使肢体和关节周围的筋膜、肌肉、韧带过度扭曲、牵拉,引起损伤或撕裂。扭伤多发生在关节及关节周围的组织。
(2)挫伤:多指直接暴力、跌仆撞击、重物挤压等作用于人体而引起的闭合性损伤,损伤症状以外力直接作用部位为主,多引起该处皮下组织、肌肉、肌腱等损伤。扭伤、挫伤造成的筋的损伤常多属急性伤筋范畴。
3、根据伤筋的程度不同分类
(1)筋位异常:筋无裂断而位置有改变。局部或可有瘀肿,仔细地触摸可发现肌腱、韧带位置有改变。
(2)筋撕裂:有筋膜撕裂,但无筋膜、肌腱、韧带的断裂,不致引起严重功能障碍者。
(3)筋断裂:筋断裂包括肌腱、韧带及部分肌肉的断裂,肢体正常功能丧失或出现异常活动等。
三、辨证(诊断)要点
急性伤筋的主要症状是疼痛、瘀肿和功能障碍。
1、早期
伤后2-3天内,气血瘀滞,疼痛明显,局部肿胀,瘀斑红紫,肢体功能障碍。
2、中期
受伤4-7天后,瘀血渐化,气机渐通,疼痛渐减,肿胀开始消退,瘀斑转为青紫,10一14天,伤筋轻者,可获康复,伤筋重者,肿胀消退亦较显著,疼痛明显减轻,功能部分恢复。
3、后期
伤筋两周以后,疼痛渐不明显,瘀肿大部分消退,瘀斑转为黄褐色,功能轻度障碍,约经3-5周,症状消失,功能亦可恢复。少数患者迁延更多时日,可成为慢性伤筋。慢性伤筋的症状则缺乏典型的演变过程。可有隐痛、酸楚、麻木、肿胀,或功能障碍,必须根据不同伤筋病种进行辨证。
伤筋疾病检查时要仔细确定主要的压痛点,无论急性或慢性伤筋患者,压痛部位往往就是伤病所在,这对伤筋疾病的诊断有直接意义。
虽然一般X线摄片不能很清楚地显示筋本身的损伤,但通过X线摄片检查往往可发现伤筋后其他组织结构形态的变化,临床上常藉以间接诊断某些伤筋疾病。如膝关节交叉韧带、侧副韧带断裂等可借助X线摄片间接诊断。X线摄片还可明确伤筋疾病的同时是否伴有骨折,这对伤筋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有积极意义。
另外急性伤筋尚须与风湿肿痛、湿热流注等相区别。慢性伤筋还要与骨痨、骨肿瘤等相区别。
四、伤筋的并发症
1、撕脱性骨折
由于肌腱附着点的牵拉而引起骨质撕脱。
2、神经损伤
随着筋的损伤,神经可因牵拉损伤,或受损伤血肿、损伤移位组织压迫、卡压而产生肢体运动、感觉功能障碍,肌肉萎缩等。
3、损伤性骨化
伤筋疾病损伤了关节附近的骨膜,局部血肿较大。若处理不当,随着血肿机化和骨样组织形成,软组织中出现骨化现象,引起疼痛及关节功能障碍,X线摄片显示不均匀的钙化影。此症尤好发于肘关节,膝、肩关节也常有发生。
4、关节内游离体
多为关节内关节软骨损伤,脱落、钙化而成。
5、骨性关节炎
关节软骨软化,深层发生裂隙,并在关节活动时被磨损,磨损较小的外围软骨面出现增生,在关节缘形成厚的软骨圈,通过软骨内骨化,形成骨赘,整个关节从而变形,关节疼痛、活动受限。
另外伤筋失治常常会引起筋的挛缩和粘连,使关节活动受限,以致关节僵硬,日久而致局限性骨质疏松或局部的肌肉萎缩。
五、伤筋论治
(一)理筋手法
理筋手法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舒筋活络、松解粘连等作用。理筋手法一般以按、摩、推、拿四法为主,根据不同的情况还可选用揉、捏、擦、滚,拔伸牵引、屈曲按压、颤抖摇晃、旋转斜扳等手法。对急性伤筋、肌腱或韧带完全断裂者、诊断尚不明确的脊柱损伤、骨髓炎、骨结核、骨恶性肿瘤、妊娠期、传染性皮肤病等,均不宜作理筋手法。
(二)药物治疗
1、外用药物
伤筋初期及中期,宜化瘀退肿、理气止痛,常用药膏有消瘀止痛药膏等。肿见缓后或伤筋初期肿不甚者可用三色敷药。症状较轻者,可用红花油等搽擦局部,以活血舒筋。伤筋后期及慢性伤筋,疼痛持续不愈,活动功能欠利者,以通络止痛为主,用温经止痛膏等。还可用熏洗方煎汤熏洗患肢,有温经止痛、滑利关节的作用。常用的熏洗方有四肢损伤洗方等。陈伤隐痛及风寒痹痛可局部用风寒砂,有温经散寒、祛风止痛作用。
2、内服药物
伤筋的初期,气血瘀阻,肿痛剧烈者宜活血祛瘀、理气止痛,可服活血止痛汤、七厘散等;伤筋中期,肿痛渐退,治宜活血和营、舒筋活络,可服舒筋活血汤或蠲痹汤等;伤筋后期及慢性劳损患者,治宜温经为主,予大活络丹、小活络丹。对老年体弱者兼夹风寒外邪,宜补益肝肾合宣痹通络,常用三痹汤、健步虎潜丸、补肾壮筋汤等。
(三)针灸治疗
伤筋的初期可取阿是穴,以泻法为主,可起舒筋止痛作用。
急性伤筋的后期及慢性伤筋的患者,针灸治疗可取阿是穴与循经取穴相结合,有通络止痛作用。
(四)水针疗法
水针疗法作用直接、迅速,对伤筋后期及某些慢性伤筋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常用的有当归注射液、红花当归川芎注射液,直接注入病变部位及邻近腧穴,或用适量1%普鲁卡因加确炎舒松混悬液于病灶局部注射。水针疗法必须严格无菌操作,以防感染。
(五)练功活动和固定
伤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也必须遵循动静结合的治疗原则。动和静,练功活动和局部固定都是相对的,应根据不同的病人、病种具体灵活应用。尤其在伤筋初、中期,既要作适当有益的活动,以促进血液的流通,加速功能的恢复,又要适当限制受伤局部的活动,以免加重损伤。
(六)手术治疗
对肌腱、韧带完全断裂或肌腱、韧带异位,手法复位失败,可能致肢体严重功能障碍者,可根据伤情,考虑手术治疗。
第二节颈部扭挫伤
颈项部是活动方向较多、范围较大的部位,活动又较频繁,因此发生损伤的机会也较多。颈部扭挫伤,除伤筋外,可能兼有骨折、脱位,或伤及颈髓,危及生命,所以务必仔细辨证,以免产生严重后果。
一、病因病机
颈部可因突然扭转或屈伸而受伤。如在高速车上突然减速或刹车时,头颈部甩鞭样受伤,扭斗时颈部过度扭转或头部受到暴力冲击时,均可引起颈项部扭挫伤。
二、辨证论治
(一)辨证
扭伤者伤后即可出现颈部一侧疼痛,颈项部活动受限,在痛处摸到肌肉痉挛,疼痛可放射到一侧或两侧肩部及肩胛骨内侧;挫伤者局部有疼痛、压痛,轻度肿胀,颈项部活动受限。单纯扭挫伤X线摄片常为阴性,X线摄片可排除颈椎骨折及脱位。
(二)论治
1、理筋手法
术者立于坐位患者背后,左手扶住患者额部,以右手拇指、食指、中指对握痉挛的颈肌作拿捏手法以放松肌肉痉挛,缓解疼痛,起始手法宜轻。再以右手拇、中指轮换点压风池、天柱、天宗,拿捏肩井等穴。继用右手拇指、食指在患侧作由上而下的按摩,可重复进行几次。
2、药物治疗
以活血理气、通络止痛为主,常用活血止痛汤加减,症状好转时可服小活络丸。外治药以祛瘀止痛为主,局部肿胀者外敷消瘀止痛药膏,肿胀不明显者可外敷三色敷药。
3、针灸治疗
常用穴有风池、肩内、肩外、肩井、天宗、悬钟及阿是穴等,用泻法。
4、牵引
伤筋后肌肉痉挛,颈部偏歪者,可作颌枕带牵引。
5、练功活动
症状缓解后练习头颈的俯仰、旋转动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