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
(1)头维:治疗经前期头痛,针刺疗效不好,需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女子月经与冲任二脉息息相关,尤其是冲脉,而冲脉与足阳明胃经关系极为密切,如《灵枢 海论》曰:冲脉者为十二经之海,其输……下出于巨虚之上下廉。上下巨虚都在胃经上,故月经前血海有余,冲脉有热,冲脉血热循足阳明经上冲,头痛乃作。月经来潮,血热随经下泄,故其痛自止。
(2) 肓俞穴:治疗用脑过度所致肾虚冲气上逆引起的头痛,喜欢重按者。此种头痛,时作时已,每遇用脑过度或房事过频后发生或加重,头部昏痛或胀痛,或呈搏动性疼痛,喜欢用手指等重力按压,按之稍缓者,病属肾虚,但疼痛较甚且伴有动脉搏动者,多属肾虚冲气上逆,可用大指指腹以指代针用力按压肓俞穴,可缓解。
(3) 一般:太阳疼痛可针束骨,阳明头痛可针中脘,少阳头痛可针侠溪,厥阴头痛可针太冲。
(4) 附记:柴胡桂枝汤治愈顽固性头痛一例。《古方新用》载若头痛剧烈,前额与后项抽掣作痛者,因前额属阳明经,后项属太阳经,是邪气入阳明而不得,出太阳而不能所致,可用柴胡桂枝汤从少阳转枢邪气而出。
眉棱骨痛
(1)昆仑:治疗风寒或风热外袭所致的眉棱骨痛,一侧疼痛取同侧,两侧都痛取双侧,先用拇指按压昆仑穴,同时让患者反复用力睁眼闭眼皱眉以活动疼痛处,按压30~60秒,若疼痛减轻,再行针刺,用提插捻转邪法,同时让患者继续活动眉部疼痛处,留针30分钟。若疼痛缓解不明显,则属胃热上攻,起针后再针解溪。
(2) 解溪:治疗胃经浊热上攻所致的眉棱骨痛。法同昆仑。
麦粒肿眼睑腺体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为葡萄球菌感染所致!有内外之分:发生于睫毛、毛囊或周围的皮脂腺者,称为外麦粒肿;发生于睑板腺者,称为内麦粒肿。切忌挤压。据足太阳膀胱经行于上眼睑,足阳明胃经行于下眼睑,故上眼睑的麦粒肿当治足太阳膀胱经,下眼睑的麦粒肿当治足阳明胃经,分取以下二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一般治疗1~3可治愈。
(1) 肩胛区反应点上眼睑的麦粒肿可在背部肩胛区足太阳膀胱经的判星蚍⑾忠恍┤缧∶琢4笮〉男『斓悖愿咂鹩谄し簦1~10个不等,三棱针点刺或挑刺出血,再用手挤捏点刺部位使出血,出血原则是“血变而止”(点刺时出血颜色较深甚至呈紫黑色,需出血至血色变为正常,说明火热已除)。
(2) 足中趾趾腹下眼睑麦粒肿多为脾胃积热,火毒循胃经上攻所致,对此种情况可用三棱针点刺足中趾趾腹(同侧),一般在靠近趾甲处点刺出血,“血变而止”。
牙痛一般可分为火牙痛和虫牙痛两大类,火牙痛又分为风火牙痛、胃火牙痛、虚火牙痛三种,虫牙痛即龋齿牙痛。中医学认为,“齿为骨之余,龈为胃之络”,所以牙龈痛肿多属胃火应清胃,牙齿松动而痛多属虚火应滋肾。下牙痛多取大肠经穴位,上牙痛多取胃经穴位。
(1) 翳风:治疗风火牙痛。特点:牙痛遇风发作或加重,遇冷痛减,受热加重,或伴有恶寒、发热等症状,多见于急性牙髓炎与根尖周炎初期。
(2) 内庭:治疗胃火牙痛。特点:疼痛剧烈,牙龈红肿,可伴有口渴、口臭、尿黄、便秘、舌苔黄腻等胃热症状,多见于冠周炎、化脓性根尖周炎。泻法。胃火较甚,可加下关、颊车等,如加服清胃散效果更好。禁食辛辣、牛羊肉等性温助火之品。
(3) 太溪:治疗虚火牙痛。特点:牙齿隐隐作痛,程度较轻,午后与夜间或过性生活后可能加重,牙龈多不红肿,常出现牙齿松动、咬物无力或牙龈出血。可伴有阴虚火旺症状。多见于老年人慢性牙周病。多取双侧用补法,肾虚病人太溪穴处外观多呈凹陷,按之虚软,针后针孔处也呈凹陷,且凹陷程度与肾虚程度正相关。虚火牙痛大多酉时(下午5~7点)发作或加重,可于发作钱针太溪。
(4) 大杼:治疗龋齿或虚火牙痛。按压可痛减。
(5) 偏历:治疗各种牙痛,尤其是龋齿牙痛,用其它穴位不效时,此穴往往有效。龋齿牙痛患者往往偏历穴处有条索状物,有明显压痛,用双手拇指代针用力按压偏历穴处的条索状物,疼痛可缓解或消失。
(6) 阳溪:大蒜捣烂如泥睡前敷于阳溪穴上。
落枕后项为太阳经所过,侧项部为少阳经所过。
(1) 后溪或束骨:治疗太阳经落枕,即后项部疼痛或压痛明显的落枕,多见于仰卧睡眠而落枕者。单纯督脉较少见。如果症状主要在后项部,距离后正中线较近,甚至牵及后头或项背部,属足太阳经;如果症状主要在颈项部的后外侧,距离后正中线稍远,甚至牵及耳后及肩胛者,属手太阳经。注意:一是要寻找穴位处的压痛点针刺,二是要配合颈项部的活动。
(2) 悬钟:治疗少阳经落枕,即侧颈部疼痛或压痛明显的落枕。
颈椎病
(1) 束骨:对于久坐伏案,项部筋肉有条索状物或活动不灵活的“项筋急”型颈椎病,用之最宜。
(2) 昆仑:椎动脉型颈椎病。
(3) 后溪:神经根型颈椎病。颈项强痛,牵及肩胛及上肢疼痛麻木者。多先在后溪穴处的第五掌骨侧找的一条索状物或明显压痛点,用一寸毫针针之,同时令患者活动颈项部。
(4) 腕骨:《古法针刺举隅》张士杰
(5) 太溪:对于用脑过度或肾虚症状较为明显的颈椎病,用肾经穴位最宜。
(6) 大钟。
(7) 足跟腱中点:此为董氏奇穴。
肩周炎
(1) 阳陵泉:按已刺。压痛点多在对侧阳陵泉下0.5寸再稍后。找准穴位,随咳进针,用对手法,活动患部-----一针疗法的关键所在!
(2) 条口:条山穴(条口透承山穴)肩周炎阳气虚衰表现明显时,条口为常用效穴。
(3) 鱼肩:(作者发现并命名)在鱼际穴向下(拇指方向)约0.5寸赤白肉际处,在第一掌骨桡侧肩部的全息对应部位,可以找到火柴头大小的条索状物,并有明显压痛。治疗肩周炎疼痛在肩的前面,经络辩证病在肺经者。
(4) 三间:对疼痛在肩k穴处的肩周炎疗效更好。选用针柄或火柴头或者直接用拇指指甲在三间穴处向第二掌骨侧按压,可以找到一个王不留行籽大小的显著压痛点,多数人还有条索状物,用28~30号0.5寸毫针先向压痛点斜刺,穿过条索状物后再将针直刺于条索状物和第二掌骨侧之间,同时让病人咳嗽和活动肩部,针后再用手沿着手阳明大肠经自三间至肩k穴处来回循按敲打数次,然后让患者断续活动肩部,一般留针30到45分钟。故对辩证属手阳明大肠经的肩周炎疗效最佳。
(5) 后溪:主要治疗肩周炎肩后疼痛,甚至疼痛牵及肩胛者,具体取穴与针刺方法同三间。
(6) 束骨。
(7) 总结:牵扯的经脉越少,治疗效果越好。可配合疼痛处的阿是穴,在主穴和阿是穴上可通电针,起针时,先起阿是穴,将主穴行一行针,再让患者活动一下肩部后,取出主穴的针,开始的几次,针后可在疼痛处加拔火罐或刮痧,可提高疗效!
中风手指拘挛腕骨乳腺增生病“乳癖”“乳中结核”范畴,基本病机是肝脾失调,气滞痰凝。本病病在胃经,设计肝脾肾及冲任二脉。
人应急性腰扭伤
(1)人中:为督脉穴位,主要治疗腰部脊柱正中在督脉判邢呱系呐ど恕A街纸敕椒ǎ皇呛岽┤酥泄担尤酥械囊徊嘟耄硪徊喑稣耄浅侵懈舴较蛐贝蹋圆∪搜壑辛骼嵛取H没颊吲浜涎康幕疃U敫薪锨俊。
(2)后溪:通督脉,对于腰部正中督脉线上的扭伤效佳,尤其是惧怕针刺人中的病人可用此穴代替。此外,后溪是手太阳小肠经的腧穴,手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脉气相通,所以此穴对腰部一侧或两侧足太阳膀胱经判邢呱系呐ど艘灿辛夹АR话阏牖疾嗉纯伞。
(3)龈交异点:急性腰扭伤后约九十到一百二十分钟内,龈交穴附近上唇系带上就会发现突出的血肿或硬结,一般在上唇系带的中间处,较米粒稍大,扭的次数越多,龈交异点就越大。治疗腰部正中的扭伤,用一寸稍粗的毫针(28号)挑刺。
(4) 手三里:对脊柱一侧相当于夹脊穴部位的腰扭伤效果最好。
(5) 太冲穴处压痛点:治疗急性腰扭伤可先在行间和太冲穴之间(靠近太冲穴处)寻找压痛点,然后指压该痛点2~3分钟,同时另患者获得腰部,此穴主要治疗距离腰椎正中较远部位的腰肌扭伤。
(6) 腰痛1穴~腰痛5穴:腰部正中的疼痛,最显著的压痛点在第五掌骨尺侧腰部对应区(后溪与腕骨之间,靠近腕骨穴处),为腰1穴,主要治疗腰部正中即督脉的腰扭伤和各种腰痛;腰椎一侧相当于夹脊穴处的疼痛,最显著的压痛点在第四五掌骨之间腰部对应区(原来的腰痛穴之一),为腰2穴,主要治疗腰椎旁相当于夹脊穴处的扭伤和各种腰痛;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距离腰椎三指左右)附近的疼痛,最显著的压痛点在第三四掌骨之间腰部对应区,为腰3穴,主要治疗腰椎旁相当于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的扭伤和各种腰痛;足太阳膀胱经第二侧线(距离腰椎一巴掌左右)附近的疼痛,最显著的压痛点在第二三掌骨之间腰部对应区(原来的腰痛穴之一),为腰4穴,主要治疗腰椎旁距离腰椎一巴掌左右的扭伤和各种腰痛;距离腰椎更远的疼痛(一巴掌之外),最显著的压痛点出现在第二掌骨侧腰穴,为腰5穴,主要治疗距离腰椎较远部位的扭伤和各种腰痛。
膝骨关节炎
(1) 大杼:有条索状物或压痛,先按压再针刺,或用三棱针刺络拔罐,同时令病人活动膝关节,针刺时不可深刺,一般是向下斜刺0.5寸左右。
(2) 尺泽:膝骨关节炎疼痛部位比较明确和局限者,可采用关节对应取穴法,在对侧的肘关节附近找对应的压痛点针刺。
腓肠肌痉挛“转筋”多由气血不足,寒湿侵袭或局部肌肉过劳所致。
承山:对于筋病的治疗:在取穴上,要以局部取穴为主(灵枢:在筋守筋),有经穴则取经穴,没有经穴则取阿是穴;在针灸方法上,要结合温热刺激,(阳气者,柔则养筋),可用火针等。腓肠肌痉挛的部位正好在承山穴所在,故临床多刺承山穴,用温补手法,或温针灸或加TDP等照射,有佳效。
癔病性失语(灵枢第六十九)常取足少阴之根穴涌泉,强刺激,配合心理诱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