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优质卵母细胞是IVF 成功的基础 IVF-ET周期通常进行控制性促超排卵, 以刺激多个卵泡的发育, 获得较多的卵子以备授精, 从而可选择高质量的多个胚胎进行移植以提高妊娠率。西班牙学者Merce LT等在对IVF/ICSI的患者促排卵后移植日胚胎的质量、临床妊娠率与HCG日卵泡体积、数量、卵泡壁的血流和弹性等做了相关性分析,认为卵泡的质量对于卵子、胚胎的质量有直接的预测作用,因此足够并且优质的卵子数是IVF成功的基础和首要条件,获卵数不足,将导致可供移植的胚胎数减少,尤其是移植的高质量胚胎数减少,可能是IVF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导致获卵率减少或空卵泡的主要原因
1、 卵母细胞发育成熟障碍。
国内外也有多个学者报道了IVF/ICSI病人中反复COH后未获卵母细胞,或者获得异常结构卵母细胞(无透明带卵母细胞、退化卵母细胞、仅有卵丘样结构和透明带而无卵母细胞等)。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卵泡内部凋亡基因表达增加, 导致对卵泡正常生长至关重要的转录产物下降, 使卵母细胞闭锁,发育缺陷。这种状况可能是原因不明原发不孕患者的重要不孕原因之一。
2、 获卵率下降可能与HCG相关。
本研究中的所有病例都有足够的HCG暴露时间(注射HCG后34-38hr进行取卵),获卵率下降或未获卵可能与HCG在体内的生物活性下降有关。目前临床工作中使用的HCG有两种剂型,重组HCG(r-HCG)及尿源性HCG (u-HCG),国外有学者认为r-HCG由于本身生物稳定性优于u-HCG,因此在注射u-HCG后发生获卵率低,Penarrubia等报道改用r-HCG而获得较多卵母细胞,但朱桂金等认为两种剂型的HCG与取卵失败的发生没有明显相关性。有人认为可以在既往有获卵率明显下降的患者可以在注射HCG后12小时检测血清中HCG浓度,如果低于10 mIU/ml,建议再次补打HCG,可以部分纠正由于HCG生物活性不足导致的获卵率低。
3、获卵率低与正确把握给予HCG注射时间可能有关。
确定HCG 注射时间必须合适, 若注射HCG 太早,卵丘小而紧附卵泡壁,抽吸不易,回收卵子少,且回收的是不成熟卵子,受精率低,并可促使卵泡的闭锁,妊娠率低; 注射HCG 太迟, 排卵前卵泡过熟,卵母细胞可能走向退化,同样对以后发育不利,造成成熟卵泡内卵母细胞丢失,而较小卵泡内获得的未成熟卵母细胞不具备授精能力。在患者COH过程中主导卵泡直径达到14mm时,每天监测血清E2,注意E2和P的关系。在≥3个卵泡直径≥16mm时,估计每个直径≥14mm的卵泡约有200pg/ml的E2,适当提前注射HCG的时间,获得了明显高于前一周期的获卵率、可移植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进一步的结论有待于加大样本进行观察。
三、低获卵率与OHSS
与COH密切相关的并发症――中、重度OHSS的发生率与获卵率正常的患者并无差别。由于患者在HCG日成熟卵泡量并无统计学差异,因此体内血清E2水平对于OHSS的触发作用是相当的。在获卵率低的病例中,如果获得的胚胎数量较多,这类患者的累积妊娠率并不比有较好获卵率的病人低,可能是由于在解冻周期外源性给予雌、孕激素准备子宫内膜,排除了COH周期体内高雌激素状态和激素对子宫内膜的不利影响,且胚胎质量较好时,更有利于部分获卵率低的患者。
综上所述,成熟卵泡获卵率对IVF/ICSI的妊娠结局有一定的预示作用。既往IVF/ICSI周期中,对获卵率≤50%的患者再次COH时,要注意监测COH的个体化,改善卵母细胞质量,避免HCG注射时间把握不准导致获卵率减少。在获卵率明显下降时,如果可移植胚胎量足够,可以在取卵周期考虑不做移植,或者仅移植1~2枚胚胎,进行冻融胚胎解冻移植可能是提高累积妊娠率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