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前口腔检查,消除孕期口腔隐患
怀孕期间各种潜伏的口腔疾病容易发生。因此打算怀孕的妇女,应该在怀孕之前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如有问题立刻解决,消除所有口腔隐患,包括牙龈炎,牙周炎,未填充龋洞,以及需要拔除的阻生齿和残根残冠。
妇女在怀孕之前看牙最好,基于孕妇的舒适与牙科治疗的安全,应尽量避免在怀孕的初期与末期作治疗,牙齿若有不适可请牙医做暂时性且不太辛苦的处理。非作不可时,可于怀孕中期治疗。如果必须接受牙科治疗,也请放松心情,安心接受治疗,因为牙医师会衡量治疗上的必需性,尽量减少X光曝露量及不必要的药物和感染机会。
怀孕第一期(1~3个月):有时怀孕初期孕妇并不知道,而这时也正是胎儿重要器官(手脚、脑脊髓神经系统、牙齿)形成的三个月,若在此时服用不当药物,或是接受过大剂量的放射线,可能会造成自然流产的威胁,也有可能形成畸型儿,所以大多数牙医师在此时只作紧急处理,不会作太过激烈的处置。
怀孕第二期(4~6个月):可做侵犯性不大的牙科处理,在适当的保护下(穿铅衣)也可以照射X光片,牙片的剂量很小属于微量级别,所以基本不会对胎儿造成影响。
怀孕第三期(7~9个月):此期只适合作紧急处理,而且要避免维持头下脚上的姿势太久,以免突然坐起来的时候,造成姿势性低血压。
孕期每日勤刷牙齿,注意补充钙和营养
怀孕期间,由于女性体内激素分泌的异常,牙龈血管格外敏感,很容易发生牙龈红肿、出血等症状。为预防妊娠性牙龈炎,一般情况下使用适合的牙具以正确的方式每天有效刷牙两次,就能避免或减轻这种情况。产后恢复期也应注意口腔卫生。另外孕期和哺乳期,要特别注意补充有益牙齿和骨骼发育的钙质、维生素等其他营养素。
定期口腔检查和适时的口腔治疗
有口腔问题的孕妇应该抛弃顾虑,主动与牙科医生联系,获取专业的帮助。
一般简单的洗牙及补牙在妊娠期间都可以接受治疗,但如果孕妇属于情绪紧张型,妊娠前期比较有流产之虞;妊娠后期则比较怕会因为仰卧的姿势压迫静脉血管,预防之道为坐起来的时候先休息一下,避免突然站立导致晕眩(因姿势性低血压的关系)。
等到妊娠中期,孕妇的状况最稳定,肚子也不会太大,大部份的牙科治疗(如洗牙、牙科补缀、根管治疗等)都可以在这个阶段完成。但是牙科手术(如:牙周翻瓣深部治疗、拔除智齿、牙根尖手术)因为手术时间较长,在情绪上对孕妇造成的压力也比较大,所以建议延后到产后再做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