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喉功能保留进展
MDACC放疗部及全球肿瘤学项目副主席Kian,Ang就MD-Anderson癌症中心喉癌放化疗10年经验进行交流,介绍了放化疗在喉癌器官保存性治疗策略中的意义、作用以及近年的进展,并结合已发表或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讨论了同步放化疗与诱导化疗+同步放化疗的临床疗效。临床试验证实以顺铂为代表的同步放化疗是喉癌功能保全性非手术治疗的主要方案,多西他赛、顺铂和氟尿嘧啶(TPF)方案诱导后的同步放化疗因其严重的毒副反应、高花费、治疗周期延长等缺陷值得思考[1-4]。目前正在进行的放疗+西妥昔单抗与放疗+顺铂联合治疗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研究结果有望提出新的喉功能保全非手术治疗方案。
TPMH头颈部Ralph W.Gilbert教授介绍了喉功能保全的手术治疗: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激光手术,喉部分切除术以及机器人手术。其中经口机器人手术是近年来口咽、下咽及部分喉肿瘤等全新外科治疗方式,目前机器人外科已经在声门上及声门型喉癌中有成功应用的报道[5-6],然而其远期疗效还有待于进一步随访和大规模的临床试验研究确认。
MDACC的Jan S.Lewin教授就喉癌多学科治疗的功能评估和生活质量分析议题发言。喉发声和吞咽功能保全是仅次于生存率的重要评估内容。就发音功能评估而言,MDACC的数据分析认为经口激光手术后的发音功能改善率是放疗的两倍[7]。目前的问题在于如何认定喉功能评估的可靠性,是基于患者的主观评价还是采用仪器设备检查的客观评估?在吞咽功能的评估方面,以钡餐透视为基础的客观检查无疑优于客观评价,对于口腔、口咽以及喉肿瘤治疗后吞咽协调性评估和早期发现并预防误吸引起的吸入性肺炎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8]。
二、口腔、口咽癌治疗进展
MDACC的Erich M. Sturgis教授讲述了目前广为关注的HPV流行病学、预后与治疗意义,近年全美口咽癌发病以每年5%的上升率出现明显增高的趋势[9]。研究证实人类乳突状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的感染与此密切相关。与传统的吸烟相关头颈鳞癌不同的是,HPV感染相关口咽癌患者通常有较好的组织学并且对治疗反应敏感预后相对较好(Ⅲ~Ⅳ期头颈鳞癌患者总5年生存率为40%,而与HPV相关的头颈鳞癌5年生>80%)。由于生存期较长,这些患者更可能出现慢性的肿瘤治疗相关并发症。因此,对此类患者更需要一个个体化的诊治方案。
三、机器人科手术进展
MDACC的MichaelKupferman教授就机器人外科在头颈部肿瘤治疗中应用进行报告。自2009年FDA批准了首个可应用于头颈外科治疗的机器人手术操作系统――“达芬奇经口外科机器人”后[10],该手术系统被陆续报道应用于头颈部各类肿瘤的根治切除和淋巴清扫,同时还应用于肿瘤切除后的修复重建。MDACC研究报道了35例未经放化疗单纯行机器人手术治疗的口咽癌患者,经过术后18个月的随访,仅有1例复发,近期疗效满意,而由于是新技术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TPMH的Ralph W.Gilbert教授对一种应用颞顶游离皮瓣修复重建喉-气管缺损的方法进行了介绍。研究入组患者40例,其中有38例成功拔管,疾病相关3年生存率88%,5年78%。术后患者发音进食吞咽功能良好,呼吸通畅,患者的生存质量没有明显影响[11]。
四、甲状腺内分泌外科进展
MSKCC头颈部主任 Ashok Shaha就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的外科处理进行发言。他分析了年龄、肿瘤大小、组织病理学以及有无转移等因素对DTC患者生存率的影响[12],并将其分为低危组、中高危组和高危组。建议在确定危险组别的基础上,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个体化治疗。报告中对甲状腺全切除术及选择性颈淋巴清扫的适应证做了特别说明[13]。
强调要以危险因素分组为依据,避免过度治疗及其可能带来的并发症。同时他也对目前腔镜等“创”技术提出质疑,他认为这些手术是美观而不一定微创,适应证的选择需要谨慎。他对甲状腺髓carcinoma,MTC)的病因及组织病理学研究进展做了阐述,然后从遗传学角度分析了RET突变与疾病的相关性及分型的关系。他强调了综合治疗的意义,认为外科手术只是MTC治疗的一部分。该疾病预后相关的因素还包括:疾病分期、疾病分型、RET突变、颈淋巴转移、年龄、性别以及癌胚抗原和降钙素的水平等[15]。
MDACC的Gary Clayman教授就复发性甲状腺癌的处理展开讲述,强调了薄层CT的应用。阐述了不同情况下复发性甲状腺癌的处理方法,如喉返神经侵犯,气管侵犯[16],以及颈部软组织侵犯等。他报告了不同区域颈淋巴清扫与甲状腺癌复发的相关性研究的最新研究结果[17]。介绍了靶向药物如索拉非尼(sorafenib)和凡德他尼(vandetanib)在晚期甲状腺癌中Ⅲ期临床试验的可喜结果,并对未来的治疗方向作了展望。
五、头颈外科的历史演变与未来展望及手术的质量控制
MDACC头颈部前任系主任 Helmuth Goepfert就头颈外科的历史演变与未来展望发言,Goepfer1982―2003年任MDACC头颈外科的主任,他回顾了头颈外科从切除―广泛切除―颈淋巴清扫―放化疗的应用―多学科治疗―循证医学的应用―靶向治疗演变。强调 “interdisciplinary treatment”的理念,以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为目标,应用循证医学的原则为患者寻找最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他特别建议关注新技术的滥用和过度医疗的问题,认为年轻的住院医生不应该迷信新技术,而是要把握好使用新技术的适应证,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对甲状腺腔镜手术的推广应用也提出了审慎的意见。
MDACC的 Amy C. Hessel教授介绍了基于MDACC5年头颈外科手术的质量控制,研究纳入手术患者2600余例,将患者按照手术难度分成了高难手术和一般手术两组,比较了该科十位医生手术患者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表明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与手术难易程度、患者的全身情况以及不同的手术医生显著相关[18]。这些质量控制指标可以用来评价头颈外科手术医生的治疗水平,通过比较不同医生治疗患者的结果并及时反馈,有助于得分较低的医生找出问题所在,提高医生和科室的整体治疗水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