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神经性膀胱的分类
脊髓损伤后引起的排尿障碍是神经性膀胱的主要临床表现。根据损伤后的部位和程度不同,神经性膀胱的类型也不一样,以往我国对神经性膀胱,基本上按照Nesbit的分类方法,即
①反射性膀胱;
②自律性膀胱;
③无抑制性膀胱;
④感觉神经麻痹性膀胱;
⑤运动神经麻痹性膀胱。这种分类方法实际运用比较困难。
Bors将脊髓排尿中枢(骶2~4)以上病变引起的排尿障碍称为上运动神经元膀胱,圆锥和骶2~4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未受损伤,经盆腔植物神经和阴部神经的反射弧完整;脊髓排尿中枢本身或其周围神经(包括副交感和体神经)病变引起的排尿障碍称为下运动神经元膀胱,上述反射弧消失或减弱。
以上两种神经性膀胱根据损害程度,各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完全性上运动神经元膀胱相当于反射性膀胱,完全性和不完全性下运动神经元膀胱相当于自律性膀胱。因此对患者只要确定其病变部位,结合临床表现,就可以得出结论而不有误,并可以作为治疗依据。
2、神经性膀胱的功能康复训练
SCI患者神经性膀胱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尽早地建立自主性排尿节律,不施行或少施行导尿,免除随身携带尿袋,尽可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SCI患者泌尿系统康复过程大致由留置导尿、一次导尿和建立反射性膀胱三个阶段组成,最终经训练建立反射性膀胱。因此,膀胱的功能康复训练占有重要地位。
神经性膀胱的功能康复目前多采用手法训练:即膀胱充盈,膀胱底达脐上二指时,即可进行手法按摩排尿。操作者用单手由外向内按摩患者下腹部,用力均匀,由轻而重,待膀胱缩成球状,一手要托住膀胱底,向前下方挤压膀胱。排尿后操作者将左手放在右手背上加压排尿,待尿不再外流时,松手再加压一次,力求排尽。对尿失禁患者,用力要稍大,方向朝会阴部;对痉挛性瘫痪患者,按摩时间约15min,手法要轻。
1992年Menon等提出了一种新的神经性膀胱功能再训练方法,每4h进行一次耻骨上轻拍,而后导尿。有作者应用此方法对一组55例SCI患者进行膀胱再训练,配合导尿和药物治疗,其中有45例(82%)患者出院后达到了自主性排尿。然而,1993年周国昌等研究发现,叩击膀胱可诱发高位SCI患者的自主神经过反射,并提出SCI患者在行膀胱功能康复时应在两侧下腹部寻找扳机点,(利用皮肤―膀胱的反射作用,刺激患者大腿内侧,阴茎体部或会阴部,以寻找引起排尿动作的部位),以建立反射性膀胱。
1995年詹绍丽等报道了应用理疗方法进行膀胱功能康复训练的临床观察。结果显示,38例中,不全性截瘫的26例患者,有22例恢复随意膀胱,2例恢复反射膀胱,2例无效。其中无效者均在伤后1年半以上才接受治疗。全瘫和圆锥损伤的12例中治疗后9例为良,3例无效。3例无效中2例为脊髓或神经根横断。因此,有作者认为,SCI后神经性膀胱与脊髓损伤程度和部位有关,若能在伤后2个月内尽早用电兴奋治疗,对膀胱功能恢复和反射性膀胱的建立是有益的。
然而膀胱功能的康复训练也具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Menon等认为,必须符合下列条件者才能进行膀胱的再训练。
①患者膀胱容量和顺应性能持续4h不导尿;
②尿液镜检≤10WBC/HPF;
③无发热;
④无持续菌尿出现。Perkash认为,膀胱输尿管反流,结石病及肾衰前期是膀胱再训练的禁忌证。因此,在膀胱再训练前进行尿动力学,核素扫描,肾脏超声,膀胱、尿道造影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十分重要。
3、康复训练期的护理
在神经性膀胱康复训练的同时,如何进行正确的膀胱护理也具有同样重要性。
3.1 持续引流 对于留置导尿的病人,传统方法是在最初期任其开放,使膀胱保持空虚状态,避免逼尿肌在无张力状态下过于牵伸和疲劳。通常在1~2周后夹住尿管,每3~4h开放一次,便于保持膀胱一定容量,防止挛缩。每隔1~2周更换一次尿管,并用1:5000呋喃西林液冲洗膀胱,每日1~2次。1995年朱建英等,提出持续引流的处理方法,留置尿管于次日夹闭,输液者每2h放尿1次,不输液者每4h放尿1次,留置尿管期间不更换尿管,不冲洗膀胱,3周后拔除尿管。作者应用此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较,其感染率为19.35%,明显低于传统组的85.29%。因此作者认为,这种改进的护理方法,明显降低了泌尿系的感染率,且顺应了神经性膀胱形成的发展规律,是脊髓损伤致截瘫患者早期泌尿系管理的简便、有效、可行的护理方法。
3.2 间歇性导尿(IntermittentCaltheterization,IC) 此法最早于1844年由Stromeyer提出,他推荐可采用定期冲洗的方法将尿液从膀胱导出。Guttmann提出了用于SCI患者的无菌性间歇性导尿术。他认为IC可以使患者相对处于不带导管状态,以便膀胱周期性扩张刺激膀胱功能恢复。作者在一组病例的研究发现,77%的患者出院时摆脱了导尿管,且大多数病人尿内无菌。Bennett等对70例女性SCI者膀胱治疗结果进行分析,认为IC是最佳选择。
因此,现已成为急慢性SCI患者膀胱管理最常见的方法。每隔2~4h导尿一次,不留置导尿管。导尿时宜选择稍细的导管,插入时须有足量的石蜡油润滑管道,以免损伤尿道或反复插管致尿道粘膜水肿。在两次插管之间嘱患者自行排尿,同时采用其他方法刺激排尿,如叩击耻骨上区、拍大腿等。方玉美等对SCI患者间歇性导尿体位进行了探讨,结果提示,排空膀胱内的尿液较佳的导尿体位是侧卧位,并认为侧卧位可减轻腹部和髂骨手术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方便患者,减少女病人的窘迫感和焦虑,适合于各种类型的膀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