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适能的提出及概念
体适能一词最早源于美国,其英文名称为Physical Fitness,是由美国体育界的健康、体育、舞蹈组织在1987年提出的体适能健康教育计划。其核心内容是与健康有关的知识与方法,主要包括通过体育活动对改善有氧适能、肌肉力量和耐力、柔软性、身体成分作用的知识和方法, 以及营养与体育活动的健康知识。
世界卫生组织对“体适能”的定义是:身体有足够的精力和体力进行日常事务, 而不会有过度疲倦, 并且有足够的精力享受休闲活动和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
体适能分为:健康体适能、竞技体适能、代谢性体适能。
1、 健康体适能,即与健康有密切关系的体适能, 是机体维护自身健康的基础,是机体保持愉快完成日常工作和降低慢性疾病发生的前提。衡量健康体适能状况的五大要素包括: 心肺耐力、肌力与肌耐力、身体成分、柔韧性、神经肌肉松弛。
2、 竞技体适能:竞技体适能亦称运动体适能,是运动员在竞赛中,为了夺得最佳成绩所需具备的体适能。体适能中与技能相关的参数是灵敏度、平衡性、协调性、爆发力、反应时与速度。
3、 代谢性体适能:是近年来提出的新的体适能参数,主要包括血糖、血脂、血胰岛素、骨密度等。代谢性体适能反映的是一种机能状态,它同许多慢性疾病的发生或发展直接相关而且与运动锻炼的效果直接相关。通过运动锻炼可以降低血脂水平、控制血糖、提高骨密度,能增强机体代谢,减少各种运动不足性疾病的发生,并影响机体整体体适能水平。
二、脑性瘫痪与体适能
脑性瘫痪是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
临床上将脑瘫分为六种类型: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肌张力低下型、共济失调型、僵直型和混合型。以运动发育落后、姿势及运动模式异常、反射异常、局部或全身肌力改变、肌张力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肌张力不足或过高、动作的计划性不足、运动控制缺欠、动作协调性缺欠。同时,平衡及协调等能力也受到严重影响。
此外,脑瘫患者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智力落后、胆小、畏缩、内向、紧张、怕刺激、学习困难、心理行为异常等障碍。
临床上可观察到,脑性瘫痪患者即便具有一定的运动能力,例如翻身、四爬、步行、跳跃等,但其在运动中表现出的心肺耐力、肌力、肌耐力、柔韧性、神经肌肉松弛、灵敏度、平衡性、协调性、爆发力、反应时和速度等方面都明显较同龄者差,即走不远、走不快、容易疲劳等。
三、体适能活动对儿童生理发展的效应:
1、 促进骨骼及肌肉发展;
2、 提升心肺耐力;
3、 提升平衡性及动作的协调和控制;
4、 增强体内器官自我调节;
5、 促进感知觉的发展;
6、 促进正常的生长发育;
7、 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
8、 发展基本的活动能力,提高社会适应性;
9、 发展身体素质;
10、 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免疫力。
同时,体适能对儿童心理及社交发展有正面影响,可促进创意,刺激多方面思维,培养良好的情感及性格,增加自信,锻炼意志,认识正确的价值观。
四、儿童体适能评价
评定儿童体适能水平,测试训练前及训练后的进度比较,找出儿童不寻常的生理状况,引起儿童学习动机,确定体能活动编排是否有效,确定体能活动强度是否适合,设常模作研究用途,提供资料作社会未来发展策划。
五、儿童体适能课程活动及策划
1、 情景游戏,基本内容以身体为主,具有一定的情节、角色、规划、娱乐性和竞赛性。可促进身体成长、基本活动能力、情绪体验、认知能力、社会适应力和培养良好品德。游戏是儿童自发、自愿、积极参与而感到乐趣的活动,游戏是儿童组织及生活经验的工具,亦是充满幻想创作的过程。
2、球类活动,通过球类活动可加强儿童遵守规则的能力,儿童间可互相讨论、沟通及决定战略、学会处理个别同伴不足,取长补短、对不同的讯号如哨子或手号等作出适当的反应、融合已掌握的运动技巧和新学会的技巧、增强团队精神及组员之间的合作、提升创作力、互相鼓励,不断进步,更加进取、享受运动的乐趣。
3、力量训练,动力性的肌肉活动,不仅使肌肉本身加速充血,而且使一些有关的骨骼加速充血,因而促进骨骼增长并注意,提倡幼儿动力性的肌肉活动的同时,反对静态的肌肉紧张及举重和推重物。强调发展肌肉活动的协调性、灵敏性较为重要。
4、柔韧性训练,可避免关节僵硬及肌肉缩短,保持适当的柔韧性将使身体活动更灵敏,并能减少肌肉紧张所带来的疲劳和疼痛。
5、有氧训练,有益于血管系统,强化呼吸系统,减少心血管循环系统疾病,心肺适能好,长时间的身体活动不会提早出现疲劳现象。
6、健体舞及音乐律动,可以集中精力,加强学习能力,团队精神,舒缓压力。
7、运动教育与现代创造舞,可提供有关身体、感情、认知和社会性活动的综合性教育。
8、亲子游戏,它是亲子交往的一种方式,对改善互相关系和提高家庭和谐互信等有特殊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