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何谓语言治疗师?
由于目前国内语言治疗师还没有专业证照,因此语言治疗师的养成教育有多种管道。中华民国听力语言学会正努力争取立法,让国内的语言治疗专业人员都能具备国家专业证照,提升专业质量和形象。以下简单地说明四种不同的养成管道:
(一)国内外大学及研究所本科系毕业者:目前国内的听语相关科系有中山医学大学语言治疗与听力学系、国立台北护理学院听语障碍科学研究所、以及高雄师范大学沟通障碍教育研究所。这些学校的训练内容包括40学分以上的听语解剖学、听语生理学、听语病理学、听语声学、语言及吞咽评估、语言及吞咽治疗等课程以及在临床督导下完成375小时以上的临床实务训练。临床实务训练的范围包括构音异常、嗓音异常、语畅异常、儿童语言异常、神经性语言异常和吞咽异常等个案的治疗。这些大学和研究所每年约可训练70名左右的听语专业人员。
(二)大专以上相关科系(如护理系、心理系、卫生教育系、特殊教育系及语言学研究所)毕业,完成六个月医学中心听语专业训练。
(三)大专以上相关科系(如护理系、心理系、卫生教育系、特殊教育系及语言学研究所)毕业,并具备储训班证书者。
(四)大专以上毕业,并且修完语言治疗相关专业课程20学分以上,在中华民国听力语言学会资格认定的指导老师督导下,完成六个月以上的语言治疗职前训练或在职训练后,通过学会的笔试和临床实习考试,取得学会鉴定合格证书者。
语言治疗师的专业工作项目包括:儿童沟通障碍的评估、诊断与治疗;成人沟通障碍的评估、诊断与治疗;吞咽障碍的评估、诊断与治疗;沟通辅助器的设计与运用等。语言治疗师经常透过各种测验与仪器来进行沟通与吞咽问题的评估,并且在完成沟通和吞咽障碍的问题诊断后进行治疗。此外,语言治疗师也提供语言、沟通及吞咽问题的相关医疗与社会资源等的咨询服务。在学校里,语言治疗师能协助老师评估学生的沟通或吞咽问题,并提出有效策略的建议,让老师列入学生的个别教育计划中,并在平日的教学中执行;必要时,语言治疗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直接治疗,来改善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语言治疗师的服务内容是什么?
当老师发现疑似有吞咽或沟通问题的学生而转介给语言治疗师后,语言治疗师会进行详细的诊断性评估。吞咽障碍个案的评估内容包括:吞咽困难的情况、过去的医病史、吞咽器官的构造和功能、及适合的进食方式和食物类型等。沟通障碍个案的评估内容则包括所有影响沟通障碍的因素,例如说话能力、语言能力、认知能力、社会和家庭环境等。评估后,语言治疗师会确认介入方式与训练的策略,并且将评估结果提供给教师,作为拟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和课程教学的参考,同时让家长知道可以在家里进行哪些复健的活动。
语言治疗师的复健介入方式,可分为抽离式的个别训练以及团体训练。如果需要,也可以进入班级参与教师的教学。语言治疗师会以娴熟的行为改变技术,循序渐进地改善个案习惯的沟通行为。例如,透过可以引发沟通行为的情境,示范正确的反应,有技巧地诱发学生做出正确的沟通反应,并记录学生改善的情况。接着让学生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中,不断地应用。
语言治疗师到校服务的优点很多。治疗师能在学生的学习情境内进行实地观察和评估,也能提供以学期为单位的语言训练目标和方法上的建议,协助任课老师针对学生特定的问题,设计个别化教育计划。例如,「增进语言理解能力」、「增进语言表达能力」、「改善书写和阅读能力」、「沟通辅具使用」和「语文教材设计」等项可以是语言治疗建议训练的重点。针对学生说话方面的障碍(如发音不清楚、嗓音沙哑、说话结巴等),如果较难在团体课堂中进行训练,可以转介到医疗院所进行一对一的评估和治疗。虽然如此,说话有困难的学生很需要班级老师的鼓励和支持,必要时给班上同学适切的说明,让个案不会承受同学异样的眼光。
三、老师可以转介哪些学生给语言治疗师?
在学校里,语言治疗师服务的对象包括有吞咽障碍与沟通障碍的学生,以下进一步说明这两类障碍出现时可能会有的征兆:
(一)吞咽障碍:
广泛来说,举凡和吞下食物有关的行为(如帮助食物咽入的坐姿等)、感官讯息传递(如视觉、味觉、触觉和嗅觉讯息的整合和协调等)、神经肌肉运动功能(如有效的咀嚼、不让食物溢流口外等)、认知能力(如用餐情境的适切表现、能接受他人将食物送到口中等)、生理反应(如口水分泌、吞咽反射等)等方面出现各种不同的问题,都算是吞咽障碍。以脑性脑性麻w学生为例,由于运动口腔的功能不佳,食物送入口中后,要费力地咀嚼,而且舌头还会一直向外推出,使食物无法顺利形成食团而咽入,而造成吞咽困难。
由于吞咽障碍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速度和健康程度,越早进行处理越好。对于严重的吞咽障碍,通常家长早已寻求医疗单位语言治疗师的协助,可能只需要语言治疗师到校针对学生在校用餐的方式提供建议。然而,对于吞咽问题不明显的学生而言,家长可能还不清楚子女是否有这方面的困难时,老师的转介就是关键。以下简单说明吞咽障碍的行为征兆。当老师发现学生有以下的状况时,可以转介给语言治疗师:
经常性的咳嗽(如慢性支气管炎)、复发性肺炎、难以控制的气喘、经常性或持续长时间的上呼吸道感染。
吃东西时,口中食物常掉出嘴外或是常流口水。
只吃某一类型的食物(如流质、糊状物或干饭)。
喂食或咽下食物后会立刻咳嗽、呛咳。
吃饭时,身体活动力或清醒度明显降低。
吃饭后,嗓音会变得混浊、或有呼吸费力的现象。
常会有不明原因的发烧,或者合并上述的情况。
在进食时,如果吞咽困难出现的次数增加,演变为长期吞咽障碍的机会就更大。因此,平时老师对学生进食期间的观察或健康情况的了解,都有助于及早转介做吞咽障碍的评估,以改善他们的吞咽困难或后遗症。
(二)沟通障碍:
在整个沟通的过程中,要先听到并理解他人所说的内容,接着,要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让他人理解自己所说的话。在这样看似简单的沟通情境中,有很多自动化的神经生理、知觉及讯息处理等过程在进行。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造成沟通上的障碍。有些身心障碍学生甚至会同时具有多重管道的沟通问题,例如伴随听力损失的智能障碍学生,不只听不清楚他人的话语,对听到的讯息也无法理解其中的意义。
由于沟通障碍造成的原因与结果常会交互影响,没有正式评估是不易辨别的。在学校里,学生如果出现沟通障碍,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表现。以下说明沟通障碍影响学习的状况。如果老师发现学生有以下的状况时,就可以转介给语言治疗师:
有听力困难的现象:听不清楚老师或同学所说的话,或经常需要说话的人一再复述。这类学生可能阅读能力正常,语言理解能力也正常,但会因上课的座位距离改变(如变近或变远)而影响其听力状况,以致学业表现也会不同。
有听觉记忆力的问题:虽听得懂老师上课的内容,但是一下子就忘了,也因此无法参与课堂内的讨论。
有语言理解的问题:语言理解有问题。例如听不懂或无法完全理解抽象的语汇、较复杂的句法或有几个转折的连接词。
有说话的问题:虽然听得懂老师的话,也知道答案,但是说话不清楚、嗓音沙哑,或是有口吃的问题,使得老师和同学需要很费力或要请他重复很多次,才能听得懂他在说什么。
有语言表达的问题:还不太会说话、只能发一些声音或说几个字、或是常会说错话。例如,「臭水沟」会说成「沟水臭」;或明明知道答案,却想不起来用哪几个字来说。
有阅读或书写困难的问题:虽然听得懂老师上课的内容,但是却无法正确写下来;常会写出错别字、部首相反或创新字等;看不懂书面资料或简图等视觉符号;或在图片和文字的比对上有明显的困难。
因生理因素造成的沟通问题:此处是指先天或后天生理性障碍(如智能障碍、自闭症、注意力缺陷、颜面伤残、唇颚裂、脑性麻w等)伴随而来的沟通问题,可能会造成语言理解、表达和说话能力的问题。此外,身体病弱的学生(如血癌、心脏病、早衰症等个案)由于常需要留在医院治疗,与外界环境接触机会较少,因此认知与语言的学习也可能会受到影响。
上述种种沟通障碍,随着严重程度不同,对学习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些学生常常很难在一般上课情境顺利进行学习,需要特定的教学方式才能发挥最大潜能。此外,这些障碍除了直接造成学习成果不佳,也常伴随着上课容易分心、缺乏自信、偏差行为、负面情绪和同侪关系不佳等问题,让老师处理起来更为棘手。有时轻微者容易被其他表面行为所遮蔽,让老师误以为学生只是单纯的学业成绩低落或是同侪关系不佳。例如,在语言理解方面有轻微困难的孩童,因为常听错话或只听到部份而做出不恰当的反应,所以不受同侪欢迎;也常因为听不清楚老师的口头说明和指令,导致学业表现较差。因此,一旦老师怀疑学生的学业成绩低落是沟通问题所造成时,最佳的处理就是转介给语言治疗师进行诊断性评估,找出学生的沟通问题并拟定个别化教育计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