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转痉挛和痉挛型脑瘫的区别
痉挛型脑瘫是一种最常见的脑瘫类型,有所有脑瘫病例中占到约75%的高比例,一般以窒息与低体重儿易发本型,其病损部位主要在大脑皮层运动区的锥体系统,其特点是伸张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踝阵挛阳性,巴氏征阳性,肢体活动受限。上肢表现为肘关节屈曲内收,肘腕关节屈曲,握拳拇指内收,紧握于掌心中。两上肢运动笨拙、僵硬、不协调。两下肢僵直,内收呈交叉状,髋关节内旋,踝关节跖屈。扶站时。两足下垂、内翻,足尖着地,足底不能踩平,走路时呈剪刀样步态。其步幅小,用足尖行走,不能奔跑。痉挛症状常在用力和激动时加重,安静入睡时减轻。由于关节痉挛,自主运动十分困难。偏瘫者为环形步态,因其患侧伸直而难于屈曲,行走时需将骨盆抬高。下肢向外做半圆形旋转动作。
值得注意的是,与痉挛型脑瘫一样也是表现为肌张力高的扭转痉挛,目前在临床上及易发生混淆,必须引起大家的警惕。扭转痉挛又名畸形性肌张力障碍,是一组以躯干或(和)四肢发作性肌张力扭转性增高为表现的锥体外系疾病。这是一种常见于青少年身上的疾病,全身性肌张力障碍是其典型表现,临床上表现为颈部、四肢、躯干甚至是全身的剧烈、不自主的扭转,手足的过伸或过曲,其扭转动作往往十分缓慢,间歇重复出现。扭转痉挛患者的肌张力表现异常,主要是精神紧张引起的,在睡觉时间放松的情况之下,其形体可以表现为正常,一般身体成软态。
注意到两者的区别,就能够避免不必要的治疗误区。对于扭转痉挛患者可以通过做双侧颈动脉外膜剥脱术,改善大脑供血、供养来改善患者的扭转、多动、肌肉张力增高等一切现象,同时还要结合家属的配合,进行良好的康复,通过临床的指导效果是很好的。而痉挛型脑瘫患者最适宜的治疗方法是FSPR手术,通过全面调整患者的肌肉张力,使痉挛肌肉的肌张力尽量接近正常状态。脑瘫患者的肌肉痉挛并非局限于单个肌肉,往往表现为多个肌肉或肌群痉挛,FSPR术还可以达到全面调整肌张力的作用,且可以长期、稳定、彻底地解决患者肌肉痉挛的痛苦,为其运动功能最大限度的恢复提供了前提条件。另外,FSPR术还有着其他手术无可比拟的优势,其是选择性阻断部分神经后根纤维,而不会影响支配肌肉运动的神经前根及运动功能。具体的手术部位,可以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而定:在腰椎部进行手术可解决下肢痉挛,在颈椎部进行手术可解决上肢痉挛。
扭转痉挛,多数在5-15岁缓慢起病。首发症状大多是一侧下肢的轻度运动障碍,足呈内翻趾曲,行走时足跟不能着地,缓慢持续的不自主扭转性运动以躯干和肢体近端为最严重,引起脊柱前凸和骨盆倾斜,不自主运动累及颈项和肩胛带肌时,出现斜颈累及面肌及咽喉部肌肉时,引起面肌痉挛和够音困难,扭转痉挛在作自主运动或精神紧张时加重,入睡后完全消失,肌张力在扭转动作时增高,扭转运动停止后则转为正常或减低,隐性遗传型扭转痉挛多呈进行性发展,预后不良,多于起病后若干年死亡,但一部分患者可长期不进展,甚至可自行缓解。
这是一种青少年多见的疾病,全身性肌张力障碍是其典型表现,临床上表现为颈部、四肢、躯干甚至是全身的剧烈、不自主的扭转,手足的过伸或过曲,通常以身体的长轴为中心。其扭转动作往往十分缓慢,间歇重复出现。正常情况下我们完成一个动作,会有一组肌肉收缩而另一组对应的肌肉放松。对于扭转痉挛病人,这种肌肉自觉遵循的收缩与放松的程序被打乱了,代之以某些肌肉持续的紧张收缩,即便在安静状态下也是如此。病人常见的表现是:站立时头向一侧扭,肩背向后仰,一只胳膊向前伸,一只向后伸,两膝向内弯曲,两脚分得很开以保持平衡,或者伴有足内翻,足底不能完全着地。平躺时身体会呈弓形,靠肩与臀支撑,有的只能俯卧在床上。久之某些部位肌肉可能异常肥厚,关节也会挛缩变形。病人睡着后症状会消失。下肢运动有轻度障碍:足呈内翻跖曲下肢运动有轻度障碍,行走时足跟不能着地,继而躯干和四肢不自主痉挛和扭转,躯干呈螺旋形运动。发作时伴肌张力增高,平时肌张力正常,在精神紧张时加重,入睡时消失。肌力、感觉均正常。发作时患儿表现紧张、恐惧和全身出汗。颈肌、面肌、咽喉肌受累时可发生斜颈、面肌痉挛、吞咽及构音障碍。病初发作时间较短,间隙期正常。发展到后期,可造成脊柱及骨盆畸形,因肌肉、关节挛缩而发生严重残疾。病人常见的表现是:站立时头向一侧扭,肩背向后仰,一只胳膊向前伸,一只向后伸,两膝向内弯曲,两脚分得很开以保持平衡,或者伴有足内翻,足底不能完全着地。平躺时身体会呈弓形,靠肩与臀支撑,有的只能俯卧在床上。久之某些部位肌肉可能异常肥厚,关节也会挛缩变形。病人睡着后症状会消失。诊断“扭转痉挛”主要是胎儿因出生时早产、窒息、缺氧、发热等诸多原因而引起的核黄疸,使之黄疸入血,至使胎儿大脑发育不全,而引发的肢体肌张力增高,头向一侧后下方扭,上肢向后侧扭,下肢向外侧扭,语言的改变,发音为‘喉音’等现象。也是一组由身体骨骼肌的协同肌和拮抗肌的不协调、间歇持续收缩造成的重复的不自主运动和异常扭转姿态的症状群。故又称肌张力异常综合症(dystonicsyndrome)。
痉挛型小儿脑瘫患者的主要特点是肌张力较高,从而导致患儿的身体出现异常。对于肌张力高的脑瘫患儿,要进行必要的手术治疗与康复治疗,才可能使患儿得到更多的身体恢复。
1、上肢手法:
(1)肩周按摩法:一手掌侧自患儿肩井(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峰按至肩胛区,反复操作2分钟。要领:摩擦时要带动肌肉,不能仅限于表皮,要用力均匀而有节律。
(2)双手揉球:双手指略屈曲,双掌心对合置于肩关节前后,旋转揉动肩部,如球在手中揉动,最后两手大鱼际对置肩窝前后,施力挤合肩关节。注意:双手揉动要协调。
(3)滚揉上肢:滚法一般用于肩、背部,但通过实践,上肢屈肌紧张时也可以用,便于患儿打开关节,放松届肌、肱二头肌、喙肱肌。
(4)揪抖十指:拇指腹与食指腹夹合,着力推捏患儿指关节白上而下捋而抖之到指端,依拇指到小指顺序逐渐抖之。
(5)滑利关节:活动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放松上肢。
(6)上肢取穴:
小天心:(位于大小鱼际交接处),揉掐小天心30--50次通经络。
曲池:(曲肘直角,肘横纹正中),治上肢关节疼、瘫痪、麻木。
劳宫:(手掌中心,握拳时,中指头处)治手指麻、掌痛。
一窝风:(手背,掌横纹中央凹陷处)可揉可掐,治血止痛。
2、下肢手法:保健手法中有拳顶合揉,患儿一般用揉法拿法亦可。
(1)提拿足三阳法:
①用双手拇指与余四指对合,着力于股外侧,循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沿经提拿到外踝。
②再用双手拇指与余四指对合着力于股内侧,循足三阴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沿经提拿到内踝,往返数次。要领:双手着力要协调,均匀一致,拇指与余四指尽量分开,以增大提拿范围。
(2)滚揉下肢:滚法主要用于下肢屈肌.
(3)下肢取穴: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可通调经络。阳陵泉(屈膝、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可治偏瘫、下肢麻木、疼挛。委中:(胭窝横纹之中点)利腰通络,治腰腿痛。承山:(腓肠肌交界尖端人字形凹陷处),熄风止痛。解溪:(踝关节前横纹中点,两筋凹陷处),可定惊,揉掐均可。
(4)滑利关节:(可整膝、整足、分髋法)注意手法要轻柔。
经过康复医师的指导,家长要坚持不懈的给脑瘫患儿做康复按摩。在按摩到一定的效果时,也要及时的到医院看可否手术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