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症收治多例创伤性性脾脏挫裂伤,术前CT均提示脾脏挫裂伤,其中两例Ⅱ级脾脏损伤,一例Ⅲ级脾损伤合并腹腔内出血和积血。1例单纯性脾脏损伤,两例合并脑外伤,胸部外伤,多发四肢骨折。入院时患者生命体征均相对稳定,予以积极立即治疗,完善术前积极准备,联系介入科,急症送人介入手术室,配合介入科手术治疗,术中顺利放置钢圈栓塞脾脏动脉。术后患者无寒战/高热,无血小板、白细胞等明显增高表现,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明显并发症发生。
讨论:
脾外伤治疗应在“抢救生命第一、保留脾脏第二”的原则上进行,这已形成共识[2]。脾脏具有参与调节血液、免疫、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特别是近年来促吞噬肽(tuftsin)的发现更证明了脾脏功能的重要性,脾切除后有可能出现OPSI等,所以各种保脾治疗方法应运而生。1973年Maddison首先报道一例门静脉高压伴脾亢患者采用自身凝血块经导管行脾动脉栓塞,80年代后人们逐渐发现脾动脉栓塞(SAE)尤其是部分脾栓塞术(PSE)的治疗的优势。0wens等发现经导管超选择性和明胶海绵栓塞也适合于部分手术风险大的脾破裂者。国外技术成熟的脾栓塞治疗中心,脾破裂的病死率仅为2.4%,低于脾切除术的手术死亡率。
脾破裂介入治疗的适应证是经CT检查的I级脾损伤,包括孤立或多发脾实质裂伤、未伤及脾门者,且未合并腹腔脏器损伤;Ⅱ、Ⅲ级脾损伤在保守治疗时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迟发破裂;或年龄<20岁的Ⅳ级脾损伤病人。其禁忌证包括碘过敏、各器官功能极度低下、严重感染和发热、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者。
脾动脉栓塞材料主要是明胶海绵,血管微线圈等。采用seldinger法经皮穿刺股动脉入路,选择性脾动脉插管,先行血管造影检查,观察有无脾动脉截断、灶状染色及出血征象。若发现造影剂外溢(出血量>0.5mL/min)是出血最直接征象,也是最可靠的诊断依据。脾血管破裂明确者行脾动脉部分栓塞术,超选插管则深入脾叶、段动脉,释放栓塞材料。如导管不能超选至脾门者,可采用条状明胶海绵栓塞,但要严密监视栓塞剂的流向,以免异位栓塞。若破裂血管不明确者,脾周仅见血肿和(或)伴有腹腔血性暗区(cT或B超),可行脾动脉主干栓塞,但仍应尽量插至脾动脉的中、远端,以免误栓胰背动脉。治疗后造影检查栓塞效果,如有造影剂滞留或流速缓慢,说明出血停止,即停止栓塞。栓塞不成功多因侧支循环位于栓塞水平的远端,一次不成功者可多次重复栓塞。
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可能造成的脾梗死或异位栓塞发症。鉴于脾脏的多血供来源,脾动脉主干栓塞一般不会造成全脾梗死;有学者认为多个血管路径的联合超选插管可预防异位栓塞发生,但造成脾梗死的可能性更大。
脾脏创伤患者,通过脾脏动脉介入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留脾脏一定功能,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及减少术后各种手术并发症发生,加速患者术后康复,减轻患者痛苦。患者通过微创手术治疗后患者恢复快,避免传统开腹手术带来的严重创伤和手术麻醉打击,术后腹部疼痛,腹腔粘连,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符合加速康复外科相关的理念。我们认为脾动脉血管介入治疗脾脏外伤需严格把握手术指征,掌握手术时机,尽量避免医疗相关风险,加快患者恢复,利于提高医院创伤救治水平和展现我院创伤救治技术含金水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