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TFCC)是指腕关节尺侧的一组重要结构,由关节盘、半月板同系物、掌侧和背侧远尺桡韧带,尺侧腕伸肌腱鞘,尺侧副韧带,尺月韧带和尺三角韧带等结构组成。TFCC在承受腕关节负荷及维持下尺桡关节稳定性上起了重要作用,其复杂的解剖结构和多重的功能,使其易于遭受外伤和出现退变,是引起腕关节尺侧疼痛及不稳定的常见原因之一。由于大多数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X线常呈阴性表现,容易漏诊,此外,某些患者还可能合并有尺、桡远骨折,掩盖了其本身的临床症状,加之医生对其了解相对较少,初期多采用保守治疗的方式,预后往往不理想,因此,TFCC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应得到广大医生的进一步重视。
怀疑有TFCC损伤患者,通过病史、查体及辅助检查一般能够确诊。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对诊断非常重要,这类患者就诊前多有明确的腕关节扭伤史,因腕尺侧疼痛、活动后弹响前来就诊,临床症状通常包括腕尺侧弥漫、深在的疼痛或酸胀不适,可向背侧放射,疼痛可以在用力抓握物体时诱发,从而导致握力减弱。查体上主要有腕尺侧鼻咽窝、尺腕关节间隙处压痛,尺侧应力实验阳性,伴下尺桡关节不稳者,尺骨头向背侧高突,可发现琴键征、抽屉实验阳性等,大部分患者可有腕关节旋转功能受限。辅助检查包括腕关节X片、MRI及关节镜。X线虽然不能直接显示软组织病变,但可以得到某些间接信息,如尺骨变异、下尺桡关节情况及有无尺骨茎突或桡骨远端骨折。MRI是目前诊断TFCC损伤最主要的检查手段,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及准确性,其局限性在于诊断时有赖于高质量的图像和读片者的经验。腕关节镜是诊断TFCC损伤的金标准,也是检查的最佳方法,具有更好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可以更加准确的诊断撕裂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对于保守治疗无效或伴有下尺桡关节不稳者是关节镜手术治疗的指征,手术治疗的方式取决于损伤的类型。目前国际上比较通用的TFCC损伤分型是Palmer分型:I型为创伤性撕裂,分为A、B、C、D四个亚型,其中IA型为中央穿孔,由于中央区无血供,通常不能直接修复,可做中央部清理,清除妨碍运动的软骨瓣;IB型为TFCC尺侧附着部撕脱,损伤位于周边部,血供较好,一般可以直接缝合修复;IC型为TFCC掌侧附着部位或尺月韧带、尺三角韧带处撕脱,不适合关节镜下修复,但可以采用清理方式改善症状;ID型为TFCC桡侧附着点撕脱,采用清理还是缝合尚有争议,具体应根据下尺桡关节稳定性做出判断。II型为退变性损伤,均累及中央无血供区,分为A到E五个亚型,IIA型为关节盘磨损,但无裂孔;IIB型为关节盘磨损及月骨、尺骨软骨软化;IIC型为软骨软化合并关节盘穿孔;IID型包括关节盘穿孔、软骨软化及月三角韧带断裂;IIE为关节盘穿孔、软骨软化、月三角韧带断裂及尺侧腕关节炎。这些病理变化多继发于尺骨撞击,一般来讲不能通过外科手术修复,需要考虑减负治疗,IIA、IIB型一般不适用于关节镜治疗,可采用尺骨短缩术,IIC、IID型在清理穿孔区的同时可选择性的使用尺骨短缩或镜下尺骨薄层切除术,IIE型应采取补救治疗措施,可行尺骨远端切除、切开修复术,必要时行关节融合。如果只进行了关节镜下TFCC清理,术后一般不需要制动,而经关节镜下TFCC修复的患者,术后需腕关节旋后位制动4-6周。6周后,开始被动地进行关节活动练习和轻柔的主动力量训练,康复过程应循序渐进,约10-12周后逐渐恢复日常活动,一般半年后逐渐恢复体育活动。
总之,关节镜治疗TFCC损伤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式,对缓解疼痛及改善腕关节功能疗效显著,但同时也应严格把握其手术适应症。
相关文章